首頁 風水運勢 取個好名 命理尋蹤 生肖運勢 星座解疑 生辰八字 周公解夢 痣紋相術
 神卜網 >> 取個好名 >> 姓名常識 >> 萬姓的來源

萬姓的來源

  編輯:姓名常識
萬姓是我們比較常見的姓氏,在百家姓裡面排名第八十六位,算是人口比較多的了,那麼萬姓為什麼會流傳到現在還是這樣人口眾多呢?是從什麼時候開始有的這個姓氏呢?下面就請大家跟我一起來小編看看吧!
源流一

源於姬姓,出自周王朝芮伯的後裔芮伯萬,屬於以先祖名字為氏。據史籍《通志·氏族略》記載,周成王姬誦敕封同族人姬良夫於芮地(今陝西大荔朝邑城一帶),史稱芮伯,建有芮國,為姬姓諸侯小國。春秋時期,芮國傳至芮伯萬,他曾一度官至周王朝的大司徒。但後來由於芮伯萬的寵姬太多了,鬧得內宮不安,其母親芮姜一怒之下將芮伯萬趕出國去,住到魏城(今山西芮城)。

源流二

源於姬姓,出自春秋時期晉國大夫畢萬,屬於以先祖名字為氏。據史籍《元和姓纂》記載,春秋時期,畢公高的後裔畢萬在晉國擔任大夫,在周惠王姬阆十六年(公元前661年),畢萬等人輔助晉獻公姬詭諸消滅了三個小諸侯國,即耿國、霍國和魏國,畢萬以戰功受封於故魏城(今山西芮城),因此他又稱魏萬,成為後來戰國七雄之一魏國統治者的先祖。

在畢萬(魏萬)的後裔子孫中,有以先祖的字為姓氏者,稱萬氏,世代相傳至今。

源流三

源於鮮卑族,出自南北朝時期鮮卑拓拔部,屬於漢化改姓為氏。

據史籍《魏書·官氏志》記載,南北朝時期的北魏有鮮卑拓拔部有復姓葉萬氏、萬紐於氏、萬俟氏等部落,隨北魏孝文 拓拔宏(元宏)遷都洛陽入主中原後,在漢化改革過程中皆改為漢字單姓萬氏,後融入漢族,世代相傳至今。據《魏書·官氏志》載,北魏文化漢化政策的推行,鮮卑族復姓大姓吐萬氏也改單姓萬,並迅速發展壯大,形成又一郡望——河南郡。鮮卑族萬紐於氏, 在代北(泛指漢、晉 代郡和唐以後代州及以北地區,大致相當於今山西、河北省北部一帶。)的三字姓萬紐於氏改為萬氏。

源流四

源於子姓,出自商王朝初期商王湯的屬下萬舞,屬於以官職稱號為氏。萬舞,就是萬人之舞的總名,為商王朝初期的盛大活動總指揮一類的官職。據史書記載,商湯因“以萬人而得天下”,一舉擊敗夏桀,建商王朝,其後就有人以“干舞”為其國人軍隊的代稱,組成歌舞予以典慶,即稱萬舞。在史籍《大戴禮·夏小正》中記載:“萬也者,干戚舞也。”在典籍《韻會》中也記載:“湯武以萬人得天下,故干舞稱萬舞。”

在萬舞、干舞的後裔子孫中,因以以為姓氏者,即稱萬氏,世代相傳至今,遠早於姬姓萬氏。

源流五

源於任姓,出自戰國時期孟子弟子萬章,屬於以先祖名字為氏。據《通志·氏族略》中記載:“萬氏,孟子門人萬章。”萬章,任姓,全名叫任萬,字子章,被後世稱作萬章、萬子章,公元前305年左右戰國時期薛人,是孟子的重要門徒,也是儒學名著《孟子》的主要編纂者。在史籍《綱鑒易知錄》中記載:“孟子去齊,絕糧於鄒薛,退與萬章之徒,述仲尼之意,著孟子七篇。”在典籍《孟子·序》中也說:“孟轲乃述唐虞三代之德是以所如者不合,退與萬章之徒,序詩書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孟子在戰國時期周游列國,宣傳儒家的仁愛治國之道和唐虞三代德政,希望各國能采納它的主張,齊家治國平天下。但是,魏、宋、滕、齊等諸侯國都沒有接受他的游說,最後他離開了齊國,回到了家鄉鄒國薛地(今江蘇邳縣),課徒講學,他的門徒萬章等,把他的言行主張記錄編輯成《孟子》七篇,後來的韓子說:“孟轲之書,非轲自著,其徒萬章,公孫丑相與記轲所言焉耳。”孟子的偉大思想、言行,能夠傳播並存至今,萬章的功勞是巨大的。

在萬章的後裔子孫中,有以先祖名字為姓氏者,稱萬氏,世代相傳至今,亦稱萬氏正宗。

源流六

源於改名,出自宋朝時期南仲丞相幕客趙方,屬於冒姓為氏。在宋朝理宗趙葵執政時期,有一著名的參議大臣方岳,授為南仲丞相。在他的門客幕僚中,有一幕客叫趙方,號稱趙父,是一個足智多謀的幕僚。因自己的名字“方”與主公方岳的姓氏沖忌,因此去掉一“點”改為萬字,稱趙萬。這在史籍《齊東野語》中有記載“方臣山,名岳,為南仲丞相,幕客趙父名方,乃改姓為萬”。

在趙萬的後裔子孫中,有以先祖名字為姓氏者,稱萬氏,世代相傳至今。

源流七

源於地名,屬於以居邑名稱為氏。

傳說,在古代有個叫弈葉的人,曾居住在陰山北面的萬紐於山,他的後代便以居住地為氏,取山名的第一個字“萬”作為姓氏。

源流八

源於蒙古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據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蒙古八旗姓》記載:蒙古族土默特氏,以部為氏。土默特氏族最初是東胡民族的一支即鮮卑族,唐朝時期稱其為木馬突厥,到了元朝時期已經歸附於蒙古族了,曾隸屬於喀爾喀蒙古,講的是蒙古語,風俗習慣、生產生活皆與蒙古族人相同。

土默特氏族在明朝時期世居中衛(今遼寧沈陽),後有滿族引為姓氏者,滿語為Tumot Hala,所冠漢姓皆為萬氏、金氏等。

源流九

源於回 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回 族萬氏,源出 西亞中亞的音譯名 宛葛思諧音。萬氏在回族中為數不多。歷史上,僅知其清末有著名的阿拉伯文書法家萬景和,人們尊稱他為“萬巴巴”(先師),由他抄寫的伊斯蘭教典籍《古蘭經》,書體精美之極,被教徒們視為經書典范,後者爭相仿效。

在萬景和的後裔子孫中,皆稱萬氏,世代相傳至今。

源流十

源於滿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據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滿洲八旗姓》記載:

滿族圖們氏,亦稱圖莫圖氏,源出唐朝末期女真“通用三十姓”之一的陀幔部,金國時期為女真駝滿部,以部為氏,滿語為Tumen Hala,漢義“萬”,世居烏喇(今吉林永吉),是滿族最古老的姓氏之一,後多冠漢姓為萬氏、圖氏、門氏、莫氏等。

滿族瓦色氏,滿語為Wase Hala,漢義“瓦”,世居虎爾哈(今黑龍江黑河對岸俄羅斯地區)、烏喇(今吉林永吉)、葉赫(今吉林梨樹)等地,後多冠漢姓為萬氏、瓦氏等。

滿族萬旒哈氏,滿語為Wanlioha Hala,世居清河(今遼寧本溪清河流城),清雍正元年(公元1723年)由包衣抬入正黃旗,後即冠漢姓為萬氏。

郡望

扶風郡:周朝時期置郡,其時轄地在今陝西省興平縣、鹹陽市一帶地區。漢朝武帝太初元年(丁丑,公元前104年)置右扶風,與京兆、左馮翊合為三輔,治所在今陝西省興平市,其時轄地在今陝西省長安縣以西、鳳翔縣一帶。三國時期曹魏國改名為扶風郡,治所在隗裡(今陝西興平),其時轄地在今陝西省麟游縣、干縣以西,秦嶺以北、山東省平原縣以南一帶地區。五代時期後漢將其轄地定在今陝西省鹹陽市一帶地區。西晉朝時期移治到池陽(今陝西泾陽),南北朝時期的北魏移治所到好疇(今陝西乾縣)。隋、唐兩朝以今陝西岐州一帶為扶風郡。

河南郡:秦朝時期名為三川郡。西漢高宗二年(丙申,公元前205年)改為河南郡,治所在雒陽(今河南洛陽),其時轄地在今河南黃河南部洛水、伊水下游,雙洎河、賈魯河上游地區及黃河北部原陽縣一帶地區,轄二十二縣,大致相當於今河南省孟津、偃師、鞏義、荥陽、原陽、中牟、鄭州、新鄭、新密、臨汝、汝陽、伊川、洛陽等縣市。東漢時期既都洛陽,為提高河南郡的地位,其長吏不稱太守而稱尹。隋朝初年被廢黜,後又復為豫州河南郡。唐朝時期為洛州河南府,其轄境都遠小於漢朝時期的河南郡。元朝時期為河南路,明、清兩朝時期均為河南府。民國時期建為河南省。

槐裡縣:漢高祖三年(丁酉,公元前204年)始置。唐朝“安史之亂”爆發後,此地置“興平軍”,因該軍平叛安史之亂有功,故於唐至德二年(丁酉,公元757年)以該軍之名命名為興平縣,取“興旺平安”之意,縣名沿襲至今。

堂號

扶風堂:以望立堂。

河南堂:以望立堂。

槐裡堂:以望立堂。

隰西堂:明末萬壽祺,萬歷舉人。明亡以後,誓不降清。穿著儒士的衣服,戴著和尚帽子,往來吳、楚之間,世稱“萬道人”。他的書房叫“隰西堂”。他和閻爾梅被人稱為“徐州二遺民”。他的著作有《隰西堂集》。

歷史名人

萬 章

齊國人,戰國時期孟子門下的得意弟子,是最早揚名於歷史的萬姓先人。關於他的事跡,史書是這樣記載的:“孟子去齊,絕糧於鄒薛,退與萬章之徒,序詩書,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

萬 脩

茂陵人,東漢名將。光武帝時歷任信都令、偏將軍等職,因功封槐裡侯,為雲台二十八將之一。

萬 回

唐代高僧,曾預言安樂公主將被誅,玄宗可作五十年太平天子等事,其神異類此。傳其一日忽求阌鄉(今屬河南省)河水,飲畢圓寂。

以上內容僅供參考,如有更多疑惑請咨詢我們更多資訊!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