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風水運勢 取個好名 命理尋蹤 生肖運勢 星座解疑 生辰八字 周公解夢 痣紋相術
 神卜網 >> 取個好名 >> 姓名趣事 >> 冮姓的來源

冮姓的來源

  編輯:姓名趣事

每個姓氏都有著不同的來源,有些姓氏更是有著淒美動人的故事,所以姓氏對我們來說都是很重要的,為什麼很多都很重視傳宗接代呢?就是希望自己家族後繼有人,那麼冮姓有著怎樣的來源呢?下面就請大家跟我一起來小編看看吧!

單一淵源:源於滿族,出自漢族轉滿族之某姓氏,屬於避難漢化改姓為氏。滿族冮氏起源有三種相似的說法:

據《冮氏家譜》的記載:

明朝末期有五個兄弟,原為漢族,名字分別為冮恭、冮寬、冮信、冮敏、冮惠,原籍為今河北獻縣鐵甲莊。在清兵入關時加入旗籍,最開始時隸屬鑲紅旗,原屬滿洲鑲紅旗,跟著努爾哈赤一路征戰,後來因為立下了戰功,改隸屬正白旗。五兄弟先後在今遼寧錦州城西、黑山冮台、北寧冮家溝等地居住,後五兄弟因戰亂而分散,又留在關東發展,老祖宗叫冮惠,留下了冮家屯,冮家店,冮家窩棚等等後人聚集地。近有學者認為,由於在很長一段歷史時間內《冮氏家譜》嚴重斷代,無人修復、續寫,或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毀,現有的家譜也是僅為後人憑記憶完成的,偏誤的可能姓極大。今查河北省獻縣鐵甲莊一帶,在歷史上並無此姓氏族群生息,因此,冮氏源發河北獻縣的記述則有可質疑之處。

亦是據《冮氏族譜》的記載:

明朝末期有五個兄弟,原為漢族江氏族人,原籍為今山東南部地區。後因為犯當朝之罪而一同逃亡,從山東沿海北上,在遼東半島登岸,隱姓埋名在今遼寧錦州城附近定居,後因清軍為入關而擴充軍隊,被編入旗,成為滿族人。而因為其原籍方言中“江”字讀音作gāng,所以“冮”很可能就是“江”的方言音。近有學者認為,這一支冮氏若如此說,則原應屬江氏。據說在清朝時期曾屬於滿洲鑲紅旗。從其氏族主要聚居區來看,在歷史上並沒有能隨滿清王朝入關,因此做官的人也不多,應該屬於滿洲氏族中地位比較低下的一支。可能是由於早期滿清建立時征服的其它小部落,或是漢族的邊民歸降以後被賜予的姓氏。一般來說,滿清王朝將這樣的民眾多劃歸定居在關外滿族的發源地一帶居住,以便於控制。南方的冮氏族人,應該是近代少量遷居過去的。

傳說:

沈陽冮氏,祖上是明朝五位大臣,在明清之際結義反清復明,後來明朝覆亡,其族人被編入滿洲鑲紅旗。於是取“江山”的“江”去一點作為家族姓氏,以志失國之恥。據今遼寧省錦州市冮氏一族的老輩人述說:冮氏祖上即為滿洲人,隸屬鑲黃旗(一說隸屬漢旗鑲紅旗),為地方官員,轄管遼寧漕運。後因得罪朝廷或地方豪吏,被迫逃亡。故此將原來的滿族姓氏改為“冮”,遂有冮氏家族。

郡望

遼東郡:在中國歷史上,“遼東”這個稱謂有四重意思:①郡、國名,戰國時期燕國置郡,洽所在襄平(今遼寧遼陽),其時轄地在今遼寧省大凌河以東一帶地區;西晉時期改為國;十六國時期的後燕末地入東海郡;北燕時期又復置遼東郡於今遼寧省西部一帶地區;北齊時期廢黜;到東漢安帝時分遼東、遼西兩郡地置遼東屬國都尉,治所在昌黎(今義縣),其時轄地在今遼寧省西部大凌河中下游一帶;三國時期的曹魏改為昌黎郡。②都司名,明朝洪武四年(辛亥,公元1371年)置定遼都衛,明朝洪武八年(乙卯,公元1375年)改為遼東都司,治所在定遼中衛(今遼寧遼陽),其時轄地為今遼寧省大部地區;自明正統後期因兀良哈諸族南移,漸失遼河套(今遼河中游兩岸地);從明朝天啟元年~崇祯十五年(公元1621~1642年)期間,全境為後金(清)所並。③軍鎮名,明朝“九邊”之一,相當於遼東都司的轄境,主要是鎮守總兵官駐廣寧(今遼寧北鎮),明朝隆慶元年(丁卯,公元1567年)後冬季則移駐遼陽(今遼寧遼陽);明朝末期廢黜。④地區名,泛指遼河以東地區。

渤海郡:歷史上的渤海郡在地域上有兩個稱謂,另一為渤海國。西漢時期從巨鹿、上谷之地分出渤海郡,治所在浮陽(今河北滄州東關),其時轄地在今河北省、遼寧省之間的渤海灣一帶。唐朝時期的東北靺鞨(古女真族),以粟末部為主體亦建立過渤海郡,先稱振國(震國),又稱渤海國,其時轄地在今東北松花江以南至渤海地區。後來唐玄宗冊封大祚榮為渤海郡王、忽汗州都督,遂名渤海國。渤海國地跨烏蘇裡江兩岸,在今遼寧、河北、山東三省之間的渤海灣沿岸一帶。後唐同光四年(丙戌,公元926年),渤海郡為大遼國契丹族耶律·德光所滅,以後不復存在。

堂號

遼東堂:以望立堂。

渤海堂:以望立堂。

旭升堂:以望立堂。

以上內容僅供參考,如有更多疑惑請咨詢我們更多資訊!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