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風水運勢 取個好名 命理尋蹤 生肖運勢 星座解疑 生辰八字 周公解夢 痣紋相術
 神卜網 >> 痣紋相術 >> 周易算命 >> 地雷復卦在易經占卜中的應用

地雷復卦在易經占卜中的應用

  編輯:周易算命
在易經算卦中什麼是地雷復卦?地雷復卦在易經中的含義是什麼?地雷復卦在易經占卜中有哪些應用?想了解的話那就來看看下面的相關內容吧!
地雷復卦在易經占卜中的應用
地雷復卦在易經占卜中的應用
詳解地雷復卦在易經占卜中的應用
地雷復卦為唐太宗(599年——649年)歸天時占得。唐太宗李世民是中國歷史上最有作為的皇帝之一,在位23年。相傳在其歸天後,過了七天又蘇醒過來。
在占卜中,“地雷復”卦代表反復,是事物結束又將開始的卦象。得到此卦的人,在行事方面可能遇到阻礙,這是復卦需要在物盡後方能重新開始的道理,因此只要順勢而動,經過改變才能有所成就。故而不用擔心前進路上的障礙,事情能逐漸朝好的方向轉變,並且能得到他人相助,也可能有突然的好事發生。
《左傳》中記載了一則與“地雷復”卦有關的例子。在成公十六年晉楚鄢陵之戰的前夕,晉侯為戰爭占卜了一卦,得到了地雷復。史官看後說:“這是吉兆,南方的國家處境窘迫,其王的眼睹被射中了。”果然,在戰爭中,晉將魏锜用箭射傷了楚共王的眼睛,迫使楚軍後退,來不及支援兩翼,楚國戰敗。
地雷復在方叫上位於方,雖然只有一爻陽氣,但此位於初位,象征著一陽初生,必定會逐漸增長。陽進必然陰退,陽為北,那麼陰就為南,所以南方的楚國形勢會很窘迫。地雷復的下卦為震卦,在五行中屬木;上卦為坤卦,在五行中屬土。震的性情剛勁,坤的性情柔順,所以此卦是強木克土的卦象,也就意味著普國終將戰勝楚國。初九爻位於正位,六二爻也位於正位,兩爻類似於半個離卦。離代表日,又代表目,半個離就是諸侯失去一目的象征。
 
什麼是復卦
復卦  復為“修身”之卦  消息:十一月
震下坤上  大象:雷在地中  讀曰:地雷復  五行:屬土
地雷復卦的卦序:物不可以終盡,剝窮上反下,故受之以復也。
地雷復卦的卦體:一陽五陰之卦,乾類,乾四來初成復,屬坤宮一世,錯娠,綜剝,內互,外互,合互皆坤,以初九為卦主。
地雷復卦的象曰:雷在地中,復。先王以至日閉關,商旅不行,後不省方。
雷在地中,陽氣始復之時也。陽生於子,是為冬至。微陽初生,貴於靜養,藏之愈深,則發之愈盛。先王順應天道,當冬至之日,安靜以養之,深厚以藏之,閉關使商旅不得行。人君不省視四方,以蓄養乾陽之德也。卦德:情柔性剛,情順性動。
地雷復卦的卦名:復,來復也,歸本也。何安雲:復者歸本之名,群陰剝陽至於幾盡。一陽來下,故稱反復。陽氣復返而得亨通,故雲復亨。是取本卦之初爻為主而立名。一陽來復,復卦繼剝卦之後,足以表示物極必反,剝極必復,有治生於亂之義。
地雷復卦的卦義:復者,來復也。物不可終盡,至極則反。一陽來復天運初回,周而復返,終則有始之義也。
地雷復卦的卦用:復,反也。往而不反,其道必窮。冬反為春,晝反為夜,桑田反為滄海,繁樹反為枯枝。或由躍而之潛,或由藏而之顯,歸根返本,生意盤然矣。復也者,至誠之道也。唯天下至誠,為能盡其性。盡人之性如此,盡物之性亦如此。誠則無息,誠則有成。不息故能久,有成故能大。誠者人之終始,亦物之終始也。
地雷復卦的卦辭:復,亨。出人無疾,朋來無咎。反復其道,七日來復。利有攸往。
彖曰:復亨,剛反,動而以順行,是以出人無疾,朋來無咎。反復其道,七日來復,天行也。利有攸往,剛長也。復其見天地之心乎?
 
地雷復卦的爻辭:
   初九:不遠復,無祗悔,元吉。
   象曰:不遠之復,以修身也。
   六二休復,吉。
   象曰:休復之吉,以下仁也。
   六三:頻復,厲,無咎。
   象曰:頻復之厲,義無咎也。
   六四:中行,獨復。
   象曰:中行獨復,以從道也。
   六五:敦復,無悔。
   象曰:敦復無悔,中以自考也。
   上六:迷復,凶,有災眚。用行師,終有大敗。以其國君凶,至於十年不克征。
   象曰:迷復之凶,反君道也。
 
地雷復卦的淺解:
復,內卦象為雷,為動;外卦象為地,為順。震陽始動,復於初位。如大地春回,草木萌動,有一元復始、萬象更新之象。本卦六爻,乃一陽來復。一元復始之象,體現氣化往來、周而復始之常道。故初九言“不遠復”元吉。六二柔順得位,雖與初九無應無比而鄰近,但陰退陽進而得吉。六三無應無比,若即若離,義“無咎”。六四有應,相合以從陽,曰"獨復”以從道。六五以柔居尊位,於復陽之時不無責任,所幸它能笃實厚重於復陽之道,故曰"敦復”而無悔。上六距初九最遠,又居卦外之地,致迷惘而不知初九一陽來復之義,仍以陰柔用事,遭致災眚,是反君道也。萬物不可以終剝,物極必反,自歸於復。所謂“一陽初動處,天心無改移",蓋天地之大德曰“生”。剝盡必復,否極泰來,宇宙萬有,生化之妙,由茲可見矣。反本復初之道歷經七個階段,此即七日來復也。處復之道,首應順天應人,以靜制動,宜乎充實自我,把握機宜,順應形勢,遵道而行,自可水到渠成,萬方響應。惟亦不可因循猶豫,坐失良機。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