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風水運勢 取個好名 命理尋蹤 生肖運勢 星座解疑 生辰八字 周公解夢 痣紋相術
 神卜網 >> 命理尋蹤 >> 二十四節氣 >> 2017年驚蟄是幾月幾號 驚蟄節氣的習俗

2017年驚蟄是幾月幾號 驚蟄節氣的習俗

  編輯:二十四節氣
驚蟄是二十四節氣的第三個節氣,太陽運行至黃經345度的時候就是驚蟄。此時一般氣溫回升較快,漸有春雷萌動,“驚蟄”是指鑽到泥土裡越冬的小動物被雷震蘇醒出來活動。通常驚蟄節氣是在每年的3月5日或6日,然而每年的時間都不固定,到底2017年的驚蟄是咋幾月幾號呢?帶你來了解一下。
 
2017年驚蟄節氣具體時間
 
公歷(陽歷):2017年3月5日17時32分40秒
農歷(陰歷):2017年二月初八,星期日
干支:丁酉年癸卯月辛卯日
 
節氣:驚蟄 九九第3天
二十八宿:胃
甲子納音:松柏木
每日胎神占方:廚灶門外正北
五行:松柏木、除執位
沖:沖雞(乙酉)煞西
彭祖百忌:辛不合醬主人不嘗 卯不穿井水泉不香
吉神宜趨:月德合、官日、福生、五合、明堂、鳴犬對
宜:祭祀、齋醮、裁衣、合帳、冠笄、訂盟/訂婚、納采/文定/過訂/完聘/大定、嫁娶/結婚/婚嫁、入宅、安香、謝土、入殓、移柩、破土、立碑、安香、會親友、出行、祈福、求嗣/求子/生子、立碑、上梁、放水
凶神宜忌:大時、大敗、鹹池、朱雀
忌:掘井
 
驚蟄的介紹
 
驚蟄是24節氣中的第三個節氣。每年3月5日或6日,太陽到達黃經345度時為“驚蟄”。驚蟄的意思是天氣回暖,春雷始鳴,驚醒蟄伏於地下冬眠的昆蟲。“蟄”是藏的意思。《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說:“二月節,萬物出乎震,震為雷,故曰驚蟄。是蟄蟲驚而出走矣。”晉代詩人陶淵明有詩曰:“促春遘(gòu)時雨,始雷發東隅(yú),眾蟄各潛駭,草木縱橫舒。”實際上,昆蟲是聽不到雷聲的,大地回春,天氣變暖才是使它們結束冬眠,“驚而出走”的原因。
 
我國古代將驚蟄分為三候:“一候桃始華;二候倉庚(黃鹂)鳴;三候鷹化為鸠。”描述已是進入仲春,桃花紅、梨花白,黃莺鳴叫、燕飛來的時節。按照一般氣侯規律,驚蟄前後各地天氣已開始轉暖,雨水漸多,大部分地區都已進入了春耕。驚醒了蟄伏在泥土中冬眠的各種昆蟲的時候,此時過冬的蟲卵也要開始卵化。由此可見驚蟄是反映自然物候現象的一個節氣。
 
我國各地春雷始鳴的時間早遲各不相同,就多年平均而言,雲南南部在1月底前後即可聞雷,而北京的初雷日卻在4月下旬。“驚蟄始雷”的說法則與沿江江南地區的氣候規律互相吻合。在驚蟄這個節氣期間大家要留心天氣的變化,尤其是對強冷空氣活動的預報,這個時候更要當心氣候的冷暖變化,預防感冒以及一些季節性疾病的流行。
 
驚蟄節氣的習俗
 
“祭白虎”
民間流傳“白虎”是口舌、是非之神,每年都會在這天出來覓食,開口噬人,犯之則在這年之內,常遭邪惡的小人興波作惡,阻撓前程發展,引致百般不順。大家為了自保,便在驚蟄那天祭白虎。拜祭用紙繪制的白老虎,紙老虎一般為黃色黑斑紋,口角畫有一對獠牙。拜祭時,需以肥豬血喂之,使其吃飽後不再出口傷人,繼而以生豬肉抹在紙老虎的嘴上,使之充滿油水,不能張口說人是非。
 
“打小人”
“小人”是人所憤恨的無恥之徒,專愛惹是生非。“打小人”是一種流行於香港、廣東民間的巫術儀祀。希望借由此種巫術儀祀來驅逐、報復所謂的“小人”。所以每年驚蟄那天,在粵港地區就會出現一個有趣的場景:婦人一邊用木拖鞋拍打紙公仔,一邊口中念念有詞地念:“打你個小人頭,打到你有氣冇定抖,打到你食親野都嘔”的打小人咒語。
 
驅趕霉運
驚蟄象征二月份的開始,會平地一聲雷,喚醒所有冬眠中的蛇蟲鼠蟻,家中的爬蟲走蟻又會應聲而起,四處覓食。所以古時驚蟄當日,人們會手持清香、艾草,遍熏家中居室四角,以香味驅趕蛇、蟲、蚊、鼠和霉味,久而久之,漸漸演變成不順心者驅趕霉運的習慣,與“打小人”的巫儀有異曲同工之妙。
 
祭雷神
驚蟄的節氣神乃雷神。雷神作為九天之神,地位崇高。各地客家均有俗諺雲:“天上雷公,地下舅公。”此語一方面指出了舅父在家族中突出地位,另一方面也暗示雷公是天庭中繼天公之後的重要神祗。在台灣,驚蟄的節氣神是“雷公”。相傳“雷公”是一只大鳥,而且隨時隨地拿著一支鐵錘,就是他用鐵錘打出隆隆的雷聲,喚醒大地萬物,人們才知道春天已經來臨了。在台灣地區有祭雷神的傳統。
 
禁婚
壯族社會也流行“天上最大是雷公,地下最大的舅公”的俗語。在婚姻締結過程中,壯族的舅權作用相當突出,一些地方舅舅的意見甚至起關鍵性的決定作用。另壯族有雷公禁婚的習俗。相傳,農歷八月至新年二月,天上雷公關門睡大覺,天上、地上均享太平,是吉利的季節,人們當選在這期間辦婚事。而三月至七月,雷公經常出門行事,不時雷聲轟隆,禁止人間辦婚事。若有違者,就要受雷公處罰,婚事會辦得不順當,家庭將會欠美滿。因此,為了忌諱,這期間一般不相親,不訂婚,不結婚。
 
客家人炒蟲
驚蟄日驅蟲、除蟲、吃蟲的習俗,起源非常古老,許多少數民族都還保留著與客家“炒蟲”類似的傳統。客家民間則以“炒蟲”方式,達到驅蟲的功利目的。驚蟄這一天,閩西古汀州地區客家人,或在熱水中煮帶皮毛的芋子,或炒豆子、炒米谷。民間認為這樣可以消滅多種小蟲,故俗語稱“炒蟲炒豸,煞(煮)蟲煞豸”。驚蟄是冬眠昆蟲開始復蘇活動之時,因此客家先民主張早期滅蟲。驚蟄日,汀州客家還有做芋子粄或芋子餃吃的習俗,以芋子象征“毛蟲”,以吃芋子寓意除百蟲。
 
驚蟄吃梨
在民間素有“驚蟄吃梨”的習俗。驚蟄吃梨源於何時,無跡可尋,但祁縣民間卻有這樣一則代代相傳的故事。傳說聞名海內的晉商渠家,先祖渠濟是上黨長子縣人,明代洪武初年,帶著信、義兩個兒子,用上黨的潞麻與梨倒換祁縣的粗布、紅棗,往返兩地間從中贏利,天長日久有了積蓄,在祁縣城定居下來。
雍正年間,十四世渠百川走西口,正是驚蟄之日,其父拿出梨讓他吃後說,先祖販梨創業,歷經艱辛,定居祁縣,今日驚蟄你要走西口,吃梨是讓你不忘先祖,努力創業光宗耀祖。渠百川走西口經商致富,將開設的字號取名“長源厚”。後來走西口者也仿效吃梨,多有“離家創業”之意,再後來驚蟄日也吃梨,亦有“努力榮祖”之念。
蘇北及山西一帶有流傳有“驚蟄吃了梨,一年都精神!”的民諺。也有人說“梨”諧音“離”,據說,驚蟄吃梨可讓蟲害遠離莊稼,可保全年的好收成,這一天全家都要吃梨。也有說驚蟄這個節氣萬物復蘇!驚蟄時節,乍暖還寒,除了注意防寒保暖,還因氣候比較干燥,很容易使人口干舌燥、外感咳嗽。所以民間素有驚蟄吃梨的習俗。
 
北京吃懶龍解春懶
老北京習俗,驚蟄這天講究吃“懶龍”。“懶龍”,又名“肉龍”,這絕對是80後幼兒園裡最受歡迎的一道主食!做法就是用發面蒸的一條長形卷體,做法兒是把發面擀薄制成長片兒,放上和好的肉餡,然後卷成長條形,盤於籠屜中,蒸熟後切開,一家人分著吃。驚蟄過後,大家要為新的一年奔波了,傳說吃了“懶龍”,就可以解除春懶了。好吃的懶龍,您吃了嗎?


  1. 上一頁:
  2. 下一頁:
  1. 首頁
  2. 面相
  3. 手相
  4. 十二星座
  5. 夢境解密
  6. 居家風水
  7. 取名秘籍
  8. 八字合婚

Copyright © 神卜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