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風水運勢 取個好名 命理尋蹤 生肖運勢 星座解疑 生辰八字 周公解夢 痣紋相術
 神卜網 >> 命理尋蹤 >> 農歷習俗 >> 俄羅斯族的節日和風俗習慣

俄羅斯族的節日和風俗習慣

  編輯:農歷習俗
俄羅斯族是我國的少數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新疆維吾爾族自治區,其余的散居在內蒙古和黑龍江等省區。我國俄羅斯族是俄羅斯移民和蘇聯歸國華僑的後裔。俄羅斯族有自己獨特的民俗文化,你知道俄羅斯族的節日和風俗習慣有哪些嗎?在此給大家一一講解!

 
  俄羅斯族簡介
 
現代俄羅斯民族是從過去東斯拉夫人中不同部落所組成的南北兩個民族混合組成的。基因分析證明現代俄羅斯人與波蘭人或烏克蘭族沒有多少區別(因為父系都被瑞典人換過血)。北歐的俄羅斯人和芬蘭-烏戈爾人也有許多基因類似處(現代芬蘭人也是原始芬蘭人跟瑞典人的混血)。芬蘭-烏戈爾人曾經在俄羅斯歐洲部分的中北地區生活,在斯拉夫人北遷的過程中他們有些被同化。
除考古發掘外859年以前對俄羅斯前人的歷史所知甚少。《往年紀事》是從859年開始的。估計約於600年斯拉夫人在語言上分裂為南、西和東三個分支。東斯拉夫人居住在西布格河和第聶伯河之間,也就是今天的烏克蘭。從1世紀到10世紀他們不斷和平地向波羅的海地區發展,同化當地的人,在波羅的海地區形成了不同的斯拉夫部落。後來白俄羅斯人和南俄羅斯人又形成了自己的語言分支和民族。
另一群斯拉夫人從6世紀開始從波美拉尼亞向東北波羅的海遷徙,他們遇到了瓦蘭結亞人並設立了重要的地區中心大諾夫哥羅德。這些斯拉夫人也在今天的特維爾州和別洛焦爾斯克地區定居。他們和芬蘭-烏戈爾人混合,形成了後來的北俄羅斯人,說北俄羅斯方言。他們擴展到羅斯托夫附近,在數世紀後與其他被分隔開來的斯拉夫人又聯系上了。但是在文化、傳統和方言上南北俄羅斯人依然有明顯的區別。南北俄羅斯人之間的區別甚至於大於南俄羅斯人與白俄羅斯人之間的區別。因此一些俄羅斯歷史學家和人類學家把他們看作不同的民族。處於南北交界處的莫斯科和使用一些北部方言和一些南部方言成分的書面語言產生了統一的俄羅斯民族
 
俄羅斯族的節日
 
成年節
成年節是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俄羅斯族的傳統節日。每年農歷六月底或七月初舉行,歷時四天。由於俄羅斯人多信東正教,每當夏季來臨時,父母都要把年滿十八歲的子女送到教堂舉行“堅信禮。”舉行儀式時,女孩子們都穿一身白紗衣裙,因此,人們戲稱這是上帝安排的“新娘廟會”。
 
帕斯喀節
“帕斯喀節”也是基督教的“復活節”。“復活節”是東正教的主要節日。居住在新疆的俄羅斯族群眾主要信仰東正教。“帕斯喀節”就成了俄羅斯族的主要節日。類似漢族的春節一樣隆重。一般是在春分後月圓的第一個星期天,即在四月上中旬。“帕斯喀節”的前一周,他們不吃葷,只吃素,也不開展各種娛樂活動,據說是因為這個時期耶酥還釘在十字架上的緣故。到了過節這天即可“開齋”,而且要准備非常豐富的食品,男女老少都要穿上節日盛裝,因為這天耶酥復活了。按照習俗,這天俄羅斯族群眾要互相串門祝賀,表達他們喜悅的心情。每家除了准備豐富多彩的“比切尼”(糕點)以外,還要准備煮熟的彩色雞蛋,雞蛋的顏色除了白色之外,要有紅、黃、藍、咖啡、綠、紫等色彩,看上去猶如五彩缤紛的花壇。進門的客人首先要和主人互相祝賀耶酥的復活,接著主人給眾人遞過一個彩色雞蛋,表示祝賀。拜節中,主人和客人還可以玩碰雞蛋的游戲。節日第二天人們聚集在寬敞的地方,能歌善舞的青年人拉起“巴揚”(紐扣式手風琴),彈起七弦吉它、“巴拉拉依喀”(三角琴”),婦女們唱起古老的俄羅斯民歌,小伙姑娘們跳起節奏強烈的踢踏舞,盡情歡樂,有時這種歡慶活動要進行到深夜。
 
報喜節
報喜節也是新疆等地俄羅斯族傳統歲時活動,一般在農歷三月上旬舉行。據《新約聖經》載:聖母瑪利亞在這天領受了天使向她宣布上帝的旨意,她將由「聖靈」感孕而生耶稣。
節日期間人們要進行各種慶賀活動。三月四日孩子們把烤好的百靈鳥形狀的餅干帶到田地裡,拋向天空,然後再接住,以示迎春。婦女們於三月九日把一塊亞麻布鋪在村外的地上,擺上一個大圓面包,請春天母親享用。姑娘們則用紙或布扎成各種小鳥,用繩子拴的折下的樹枝下。各人自找山披、屋頂、柴垛等較高的地方,搖動樹枝,唱迎春歌。也有的地方於三月二十五日慶祝報喜節,因為這時春天已來臨,候鳥也已返回。在這一天,人們唱迎春歌。
 
洗禮節
洗禮節,新疆等地俄羅斯族的傳統宗教節日,每年公歷1月19日舉行。據《新約聖經》載:耶稣曾三次顯示其神性,第二次受洗禮時,“聖靈”和鴿子降在他頭上,顯示他為上帝的兒子。東正教注重這次顯聖,定於公歷一月十九日為此節日。洗禮本是基督教的一種入教儀式。在洗禮節那天人們除去教堂祈禱外,還要到江河裡破冰取“聖水”,有的人還要跳進冰窟窿裡洗一洗。十八日晚按風俗習慣是占卜時間,尤其是女孩子們要預卜自己的終身大事。
 
彼得節
彼得節是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俄羅斯族的農民節日。時間在每年公歷七月一日,節期一天。自古至今的習俗是從彼得節開始要割草,據說,歐洲東部森林草原地帶此季節多雨,若割草,易腐爛。故無此俗。在彼得節這一天,農村男女都穿上節日的服裝,男人排成一排進行割草競賽,婦女為割草者做飯。遷人我國的俄羅斯族大多已不從事農業,由於受行業和地域的影響,我國的俄羅斯族已不再過這個節門。但作為文化遺存仍保留在人們的記憶中。
 
春耕節
春耕節是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俄羅斯族的傳統農事節日,在每年農歷二月底或三月初舉行。當冰雪消融、大地返青時,農民們要用黑麥烤制巨型面包,並舉行隆重儀式來慶祝春耕的開始。莊戶人在春耕的第一天要換上干淨的衣衫,裝一口袋面包,帶著鹽和雞蛋下地。當耕牛犁出三條壟溝時,主人便取出面包和鹽,自己吃一部分,其余的喂牛,然後將雞蛋埋入土中,表示祭祀大地母親,祈求她在耕種季節,保佑風調雨順,農作物生長茂盛,並獲得豐收。在我國,由於俄羅斯族人數較少、居住分散,且大部分已不從事農業,因此,這種傳統的春耕節也隨著居住地區主要民族的春耕節而有所改變。
 
豐收節
豐收節是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俄羅斯族的民間節日。每年公歷10月的第二個星期日舉行,節期一天。收割結朿吋,人們特意在地裡留下最後一束小麥,將它周圍的雜草除盡,然後擺上面包、鹽和奶酪等供品,表示感謝大地的恩賜,祈求來年獲得更大豐收。
 
聖誕節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俄羅斯族也過聖誕節,是一個宗教節日。俄羅斯族多信東正教。東正教的聖誕節在公歷1月7日。俄羅斯族認為聖誕節是新的一年的開始,主要活動是祈求在新的一年裡幸福豐兆。聖誕節前夕,教徒和非教徒按習慣都要吃聖誕鵝。青年人還要化裝成牛、羊、熊等各種動物,成群結隊,挨家挨戶去唱聖誕節祝歌,祝福各家幸福、興旺。聖誕節期間人們還聚集在一起唱歌、跳舞、占卜等。聖誕樹要選塔形的杉、柏等常青樹,象征健康長壽,樹上掛著各種花彩、禮品,教徒在聖誕節前夕布置聖誕樹,一直擺到過了年。非教徒則在新年的除夕布置聖誕樹。教徒在聖誕樹尖端安放六角星。
傳說,耶酥誕生於半夜,那時仙樂四起,群神下凡,天空中突然升起一顆明亮的六角星。當新年鐘聲敲響後,所有在聖誕樹周圍跳舞、下棋或從事其它娛樂活動的人們都馬上停止活動,互相祝賀新年。按習慣應喝香槟酒祝賀新年,然後才可以喝其它酒,進新年晚餐。飯後,給孩子們分發禮物,讓他們去睡覺,大人繼續歡慶。
 
夏節
夏節又稱桦樹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俄羅斯族民間節日,時間在公歷6月24日,節期一天。古代俄羅斯人受萬物有靈論的影響,認為桦樹、蕨菜、金莓草和黃色鈴铛花都是鬼魂精靈的藏身之地,所以,要定時祭祀。
為什麼要定在6月24日呢?傳說,6月24日午夜,女神們要在林中集會,美人魚也會上岸游玩,上述植物就是在她們踏過的地方長出的神奇植物,具有特別的魔力。蕨菜開花說明地下有寶物,金莓草和鈴铛花是治病的良藥,把它們采集來晾干放在枕下可以避邪。於是,節日清晨,人們總要來到林中和湖邊尋找這些神奇的花草。少女們頭戴花冠、手持桦樹條,圍著事先裝飾好的桦樹唱耿、跳舞。人們帶著祭品來到桦樹前,觀看少女們的歌舞,欣賞大自然的美景。傍晚,人們剪下卷曲的桦樹枝,與祭品一起投入湖中或麥田中,祈求主宰植物生長的女神、水神和祖宗的神靈保佑,讓莊稼如同桦樹般迅速茂盛地生長。少女們摘下頭上的花冠,在上面燃起蠟燭,徐徐放入水中任其漂流。據說,誰的蠟燭燃得最久,誰就能獲得最大的幸福和長壽。
由於夏節與東正教的聖三主日(聖靈降臨節)同在一天,因此,6月24日這一天教徒們,特別是一些上了年紀的婦女們,都手持桦樹枝和鮮花來做禮拜,祈求聖主、聖子和聖靈保佑夏季作物獲得豐收。
 
謝肉節
謝肉節即送冬節,是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俄羅斯族的民間節日。時間由原來每年的公歷2月底或3月初改定為大齋(東正教的齋戒日期,在復活節之前七周開始,無固定日期,一般不得早於每年的3月22日或晚於4月25日)前的一周舉行。節期為七天。
按照民間習俗,節期每一天都有不同的內容:星期一是迎春日;星期二是娛樂日;星期三是美食日;星期四是醉酒日;星期五是新姑爺回門日,丈母娘在這一天要宴請新婚的女婿;星期六是姑娘相新嫂子日,即未婚妻要拜訪未婚夫的姐妹們;星期天是送冬日和寬恕日,人們互相串門,請求對方寬恕自己的言行。
在謝肉節期間,家家戶戶大擺酒宴,因為在謝肉節過後的齋戒期內不能吃葷和喝酒。對比苦行僧式的大齋期,俄羅斯人認為“謝肉節”一詞包含著安寧、溫飽和歡樂的意義。如今,“謝肉節”一詞已成為歷史詞匯,陳舊落後的祭祀儀式和粗野放蕩的縱酒狂歡,已經消失。取而代之的方式是:人們乘坐三匹馬拉的雪橇欣賞大自然美景,玩一些對身體有益的雪地游戲,參加化裝游行和時裝比賽等。
 
以利亞節
以利亞節是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俄羅斯族的宗教節日,時間在每年公歷8月1日,節期一天。過去民間把這個節日視為“雷神節”。8月份雷雨多,在俄羅斯族接受基督教以前,據說這一天本是祭祀多神教的太陽神兼雷神比倫的節日,據民間傳說,比倫在天空駕戰車飛馳,馬蹄轟響如雷,馬蹄在石頭上打出的火花如閃電。後來基督教會曾企圖廢止這個節日,未遂,只得找了耶酥的一位門徒以利亞來代替比倫的職務,故稱以利亞節。俄羅斯族認為8月1日是秋天的開始。8月1日以前禁忌摘蘋果。8月1日這天,姑娘們穿著節日的盛裝去摘蘋果,小伙子們只能在旁邊助興而不能動手。
 
愚人節
愚人節也叫萬愚節,是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俄羅斯族民間的宗教節日,每年公歷的4月1日舉行。關於這個節日的來歷,有多種說法,最普遍的說法是,古印度有個“诠節”,在節期的最後一天,即3月31日,人們互相間開玩笑、騙人。後來,這種習俗流傳開了,到西方後逐漸變化而成為愚人節。也有的說是為了紀念耶酥遇難而過此節,又說法國查理九世時,將4月1日改為歲首,並定這天為嘲弄舊官僚頑固派的日子9印歐語系各族中,信仰基督教各派的民族都過這個節日,故在我國的俄羅斯族中,也盛行這一節日。每到這一天,人們就以互相玩笑為樂,騙人騙得越真越像,就越能引起大家的歡聲笑語。
 
俄羅斯族的風俗習慣
 
俄羅斯族的日常生活習俗
俄羅斯族人性情開朗,說話幽默,民族自尊心較強,一般都好客,講究禮節。迎接客人,最隆重的傳統禮節是用面包和鹽迎接客人,象征著善意和友誼。來客須用刀子切下一塊面包沾少許鹽吃下後才可用於一般社交場合。俄羅斯人忌送黃色禮品,認為黃色表示不忠誠,藍色代表友誼。社交中,接吻禮節也較盛行,但也有種種禁忌,如朋友之間只能互吻面頰,男子不能吻未婚姑娘的手,只能吻已婚婦女的手背,只有長輩才能吻晚輩的額頭等等。與老年人同行時,年輕人不可走在前面,男女同行時,男子不可走在前面;在宴會上,男子不可以在婦女入座前先坐;男子不得戴手套和別人握手,見到長者或婦女時,應先鞠躬,等對方伸出手來時才可行握手禮。
去俄羅斯族人家作客時,也有不少規矩。要先敲門,得到主人允許後,方可進屋,進屋後不能戴帽子,不能坐在主人家的床上;客人若要吸煙,必須事先征得主人的同意;點煙時,不可以用一根火柴連續給三個人點煙;不能問別人的收入,也不可以問婦女的年齡,否則被視為不禮貌;赴家庭宴會時,一般應比預訂的時間晚15分鐘到,但不宜更晚。俄羅斯族人在生活中還很忌諱數字,尤其是“13”,被他們稱為是鬼數,最不吉利。
俄羅斯族人愛吃肉,但忌食馬肉、驢肉,飲酒時不可以左手舉杯。喝湯時必須用勺,但不得用左手拿勺。
俄羅斯族是個非常注重禮節的民族,過去忌諱給人送手套,因為這意味著挑釁。據說古代俄羅斯人決斗前雙方先互遞手套,這是決斗即將開始的信號。
俄羅斯族還喜歡干淨整潔,對於容貌和服裝的整潔尤為重視。穿西服時必須打領帶或領結,襯衣下擺要扎到褲腰裡面,而不能露在外面。在各種正式場合一般都穿皮鞋不穿布鞋。婦女最好穿裙子,以示莊重。
 
俄羅斯族的婚俗
俄羅斯族視婚姻為人生最重要的經歷之一,十分重視,有許多規則人們必須遵守。首先,嚴禁近親通婚,包括姑表、姨表兄妹在內﹔與其他民族可以通婚,但基於宗教信仰障礙,與穆斯林民族通婚者較為罕見﹔婚姻大多以自由戀愛為基礎,但通常都要征得父母的同意。
依照傳統,婚姻締結前,媒人說親、訂親是必要的程序。男女青年相戀一段時間之後,男方家庭便可以請媒人出面到女方家求婚。方式是托媒人送去一個撒了鹽的面包。如果姑娘不接受面包,就表示拒絕﹔如果姑娘接下面包,並親手將它切開請大家品嘗,就是同意。一旦姑娘答應了婚事,雙方家長就要共同舉行簡單的訂婚儀式,商定婚期,籌備婚娶。俄羅斯族不講究彩禮,男方家庭只准備結婚必需品即可。請客費用男女雙方自籌。但女家的陪嫁卻比較講究,十分豐盛。
婚禮日的儀式隆重而又熱烈。婚禮先從女方家開始。屆時,前來祝賀的賓客,先入席用餐,餐畢便跳起歡快的舞蹈,以等待男方迎親隊伍的到來。男方的迎親隊伍是用紅色彩綢裝飾一新的馬車、雪橇、拖拉機和汽車組成。新郎和伴郎、親友們坐在車上,拉著手風琴,一路歡歌到女家。按照傳統習慣,女家並不立即開門,而且還派一群小朋友前來擋駕。只有當新郎向小朋友們散發紅包(開門禮)之後,才得進門。然後,雙方親友邊歌邊舞,迎新郎新娘入坐,大家略進茶點,即准備送新娘上路。臨行前新娘要跪在一件鋪在地上的皮襖上,接受父母的祝福。
告別女方家的一對新人,還要到教堂去舉行證婚儀式。身披白色婚紗、頭戴桂冠的新娘,手棒一束鮮花,與手持蠟燭的新郎一起,站在聖像前接受神甫的詢問:結婚是否自願?能否永遠忠誠相愛?新娘新郎作出肯定回答後,即交換表示愛情的信物──戒指。神甫進行祈禱後,新婚夫婦向聖像行跪拜禮,夫婦親吻,證婚儀式即告結束。然後迎親隊伍擁簇著新郎新娘到男方家,舉行簡單的儀式,即開始宴請親友和賓客,接著舉行舞會。之後,還要按照漢族的習俗鬧新房。婚後第三天新娘回門,娘家再次備宴款待親友。新娘再返回夫家,婚儀即告完成。
為使婚姻穩固、長久,使婚姻締結者都能相敬相愛,白頭偕老,俄羅斯人自結婚之日起,便開始了一系列為婚姻而祝福的結婚紀念日。紀念日的取名十分別致,如綠婚、花布婚、木婚、銅婚、白鐵婚、玫瑰婚、銀婚、金婚、鑽石婚、福婚、王冠婚等。依據傳統說法,綠婚是指舉行婚禮之日。屆時,新婚夫婦須在庭院中種一顆小樹,象征期待愛情之樹開花結果。花布婚,即婚姻周年紀念日。這一天,夫妻要互贈花布、手帕,象征今後生活如花似錦。木婚,即結婚5周年紀念日。屆時,親友們要向夫婦贈送各種木制紀念品,象征婚姻就像幼苗長成的林木,祝願愛情如木材一般堅韌、牢固。諸如此類,每種結婚紀念日,都有其特定的深刻內涵與寓意。俄羅斯人對銀婚、金婚、鑽石婚、王冠婚尤其重視,紀念慶典十分隆重。
 
俄羅斯族的裝扮
俄羅斯族人的服飾豐富多彩,男的穿制服、馬褲、皮靴或皮鞋,女的穿連衣裙(俗名布拉祺)。中年人多穿漢族服裝或西服。年輕人則愛隨社會的潮流,喜歡穿時裝。
俄羅斯族婦女的頭飾頗為講究,未婚姑娘和已婚婦女的頭飾有嚴格的區別。少女梳一條長長的辮子,並在辮子裡編上色彩鮮艷的發帶和小玻璃球,頭發可以露在外面。已婚婦女則先將頭發梳成兩條辮子盤在頭上,再用頭巾或帽子把辮子裹在裡面,頭發不能外露,尤其是在長輩面前更要注意,否則就被視為不禮貌的行為。
 
俄羅斯族的食俗
俄羅斯族人的飲食,在許多方面保留著早期在俄國生活的傳統習俗,同時又深受漢族和其他民族的影響。主食是自己烤制的面包,副食多為俄式煎菜。常吃包子、餃子、各式面條和抓飯。喜歡吃黃瓜、西紅柿等生菜,還常吃用青西紅柿、胡蘿卜、黃瓜、圓白菜腌成的酸菜。新疆俄羅斯人的一日三餐是:早上喝牛奶,吃抹上黃油的面包;午飯是面包,菜;晚餐較豐盛,多是米飯、炒菜,或是抓飯、面條等。“比羅什給”和“蘇波”是俄羅斯族人富有民族風味的佳肴,逢節慶或貴客臨門都做。“比羅什給”在俄語中是“餡餅”之意。“蘇波”在俄語中是“湯”或“湯菜”之意。俄羅斯人切土豆、胡蘿卜多切成塊,而不切條。
俄羅斯族人喜愛飲酒,善於制做各種食品和飲料。著名的是烤制面包和制做啤酒。俄羅斯人稱啤酒為“畢瓦”,自制的味甜,不象一般啤酒味苦。
 
俄羅斯族的建築
刻楞房是俄羅斯族典型的民居,這種房主要是用木頭和手斧刻出來的,有楞有角,非常規范,非常整齊,所以人們就叫它木刻楞房。修建木刻楞房的第一步是要打地基,地基都是石頭的,而且要灌上水泥,比較結實。第二步就是蓋。把粗一點的木頭放在最低層。一層一層地迭壘。第一層干完以後,第二層就用特殊材料,第二層壓第一層。修建木刻楞房一般情況下不要鐵釘的,通常都用木釘,先把木頭鑽個窟窿,然後把木釘鑽進去,來回擰動,很牢固的。
蓋木刻楞房還有一個訣竅就是要墊苔藓。苔藓墊在中間,好處在不透風。這裡冬天天氣很冷,零下30℃到40℃,在這麼寒冷的情況下,有了苔藓壓在底下,就等於好像是水泥夾在隔縫裡一樣,不透風,冬天非常暖和,夏天非常涼快。第三步就是要吊柁,吊柁上面拖板,板上面和泥,泥上鋪馬糞。馬糞鋪在屋頂上,一到冬天,整個屋子非常的暖和,一點不透風。
比較講究的俄羅斯族人在修建木刻楞房時都總愛在房屋前面修這麼一間像走廊一樣的房屋。當地人稱這個小房屋叫門斗,因為這個地方一到冬天非常的寒冷,這門斗起著防風的作用。
木刻楞房蓋好以後,可以在外面刷清油,保護其本色,也可以根據各家各戶不同的愛好塗上自己喜歡的顏色。
 
俄羅斯族的喪葬
新疆俄羅斯族實行土葬。人死後,由親人給死者洗理,然後給死者頭上包一塊紅布,戴上帽子,換上新衣,在屍身旁點燃蠟燭,讓親友們向死者告別。停屍三日後入殓,棺材呈六角形,外刷黑漆,內圍白布,底部墊有被褥,屍身上蓋被子,棺內放幾件死者生前經常使用或喜愛的物品。入殓後,棺木暫不釘棺蓋,用白布系好,用人或車運往墓地。在墓穴旁,在送葬的親友向遺體作最後的告別,即釘好棺蓋,埋入墓穴。俄羅斯喪葬均為木棺土葬。埋法是將棺材在墓穴底部用松木墊起20厘米高,棺材周圍豎立4根木柱,上面架起4根橫梁,梁上蓋木板,再鋪桦樹皮(耐久不易腐爛),然後填土。下葬時凡人死,無論男女老幼均內襯白衣,外部穿戴整齊,停放室內,頭向牆角有聖像的地方,腳朝著門,旁點蠟燭,長者念誦例行的祭詞,親友魚貫而行向死者告別,然後將屍體入棺,送墓地埋葬。均為木棺土葬。埋法,是將棺材在墓穴底部用松木墊起20厘米高,棺材周圍豎立4根木柱,上面架起4根橫梁,梁上蓋木板,再鋪桦樹皮(耐久不易腐爛),然後填土。葬式為頭東腳西,面朝日出的方向。墓上樹立十字架,上刻死者的姓名和生卒年月。葬後,親屬要定期舉行悼念儀式。子女臂纏黑紗,以志哀悼。也有在清明節去掃墓的。
過去有教堂時,東正教信徒死亡,下葬前要將棺材抬到教堂,經牧師祝禱後,再由其導引,家屬、親友跟隨一起到達墓地下葬。



  1. 上一頁:
  2. 下一頁:
相關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1. 首頁
  2. 面相
  3. 手相
  4. 十二星座
  5. 夢境解密
  6. 居家風水
  7. 取名秘籍
  8. 八字合婚

Copyright © 神卜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