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風水運勢 取個好名 命理尋蹤 生肖運勢 星座解疑 生辰八字 周公解夢 痣紋相術
 神卜網 >> 命理尋蹤 >> 農歷習俗 >> 裕固族的傳統節日和風俗習慣

裕固族的傳統節日和風俗習慣

  編輯:農歷習俗
裕固族主要分布在我國的甘肅省肅南裕固族自治縣和酒泉市黃泥堡裕固族鄉,裕固族人生性豪爽豁達、熱情好客,關於裕固族,大家可能都不太了解,下面就由從傳統節日和風俗習慣的角度給大家詳細介紹裕固族的民族風情。
   
  裕固族簡介
 
裕固族長期從事畜牧業生產,有豐富經驗。新中國成立後,1954年建立了肅南裕固族自治縣,畜牧業得到較大發展,現在自治縣已成為甘肅省重要畜牧業基地之一。自治縣還建有牧場和養鹿場,產有鹿茸、麝香、熊膽等珍貴藥材。
世世代代的游牧生活使裕固族形成了崇尚騎射的習俗,無論男女都有較高的騎術,即便在婚禮上也離不開駿馬和弓箭。
按分布地區,裕固族使用三種語言:阿爾泰語系突厥語族的堯乎爾語、阿爾泰語系蒙古語族的恩格爾語和漢語。無本民族文字,一般通用漢文。由於本民族的文字失傳,民間口頭創作便成了裕固族民族藝術的主要形式。
裕固族是以畜牧業為主的民族。過去,他們不僅住的是毛氈帳篷,穿的衣服、鞋襪,吃的肉、奶是畜產品,而且生產和生活上用的大部分用具也都是毛皮制成的。現在,已有一部分人改為主要從事農業生產。
裕固族的祖先,可追溯至古代的回纥。回纥是古代突厥語“團結”、“聯合”的意思,是他們的自稱。公元745年,建立了回纥汗國,汗國的疆域包括貝加爾湖以南,陰山以北,興安嶺以西和阿爾泰山以東的蒙古草原地區。在汗國存在的近百年中,草原上各游牧部落以回纥部為核心,逐漸融合團聚成為統一的回纥族。從那以後,回纥已經成為一個包括草原各游牧部落的古代民族的名稱了。回纥汗國的歷代可汗都接受唐朝的冊封,成為唐朝的屬國。
公元84O年,汗國在天災和外敵的夾擊下崩潰。部眾分幾支向西、向南遷徒,其中一支沿弱水南下到達了河西走廊的甘州(今張掖)一帶,被稱為甘州回給,也就是日後裕固人的祖先。這支回纥人到895年占領甘州城,建立了獨立政權。公元1208年,甘州回纥政權在西夏的進攻下崩潰,各部四散。其中一支退處敦煌以南,柴達木盆地以北,西到羅布泊、若羌一帶,自稱“撒裡畏兀爾”、“撒裡”“黃”的意思,因此漢文史籍又稱其為“黃頭回纥”。公元1226年,撒裡畏兀爾人被蒙古軍隊征服。公元1368年,元朝滅亡,明朝在撒裡畏吾爾地區設置安定、阿端、曲充三衛。15世紀初,塔裡木盆地的葉爾羌汗國向東擴張,以武力推行伊斯蘭教,信仰藏傳佛教的撒裡畏兀爾人被迫東遷,當時關外一些蒙古部落也與他們一起東遷到了祁連山麓,由於長期與當地漢藏等民族共同生活而逐漸融合為一個新的人們共同體——即今日的裕固族。
 
裕固族的傳統節日
 
祭鄠博
祭鄠博是甘肅省肅南裕固族自治縣裕固族宗教節日,時間一般在農歷二月初二,也有六月初一或四月二十一日舉行的。裕固族鄂博是用五、六米長的松木桿子圍插成的,它被視作是民族的保護神。屆時,家家戶戶都來祭也以祈消災滅難、平平安安。同時在鄂博土加一些新的木桿,木桿的尖端纏上羊毛。人們還將帶來的奶酪、酒等灑在鄂博上,然後四周點火、焚香,請喇嘛念經.在被稱為“神羊”、從小不剪毛的公山羊右肩部拴上紅、綠布條,頭上抹些酥油,再往它頭、背上澆水,待其全身顫抖時宰掉祭鄂博。儀式結束後,羊背肉酬勞喇嘛,剩下的分給參加祭祀的人。
 
祭罕點格爾
祭罕點格爾是甘肅省肅南裕固族自治縣裕固族祭祀節日,每年農歷正月和立秋後舉行。“罕點格爾”是一根細毛繩上纏各種牲畜毛和五色布條,下端有一個小白布袋,內裝五谷雜糧,象征可汗與皇天,供奉在帳篷內右側上方。裕固族人認為,這樣可以避免災難,一年四季吉祥如意。祭祀時請一位自稱是天神附體的男性“也赫哲”主持儀式。地上鋪一塊紅毯,上擺九小堆糧食和九盞纏有綠、白、蘭布條的酥油燈,毯子上端放一方桌,上供一個扎好的芨芨草墩子,中間插上纏有布條的柳枝,儀式開始時,先要點燃酥油燈和柏樹枝,讓其散發香味,“也赫哲”將一只綿羊刺腹,掏出心髒、割下羊頭一並放在盤中敬供。接著用開水燙羊拔毛,將一些羊毛塞在草墩裡。他手拿一把裝有酥油、奶子的勺,口中念念有詞,繞著地毯、方桌和供品轉圈,眾人尾隨。然後將燈扒倒,細心觀察燈花的形狀預卜吉凶禍福,並告誡主人應注意什麼。儀式結束後,主人用羊心、羊頭酬謝“也赫哲”,並將羊一劈兩半,一半留下家人食用,一半送給請來的客人。
祭後第二天清晨,主人將芨芨草墩送往一固定地點,一周後將草墩內的布條和柳枝取回包好,供放在帳篷內的神龛上方。祭祀罕點格爾的時候,禁忌持槍、牧鞭者進入帳篷,忌諱穿紅衣、騎紅馬的人走近帳篷。正月祭罕點格爾,每一家都要單獨舉行儀式,立秋後祭罕點格爾,可以幾家或一個牧民點合請一個“也赫哲”共同舉行儀式。每當搬遷時,要用干淨的毯子將罕點格爾包好,到達目的地,先將罕點格爾請入帳篷,才能搬其他東西。
 
剪馬鬃
剪馬鬃是甘肅省肅南裕固族自治縣裕固族傳統節日,一般在每年農歷四月十一日後的幾天內擇日舉行。裕固族人十分愛護牲畜,對於小馬駒、小羊羔等幼畜愛如掌上明珠。當小馬駒長至一周歲,進行第一次剪鬃,屆時舉行隆重的剪鬃儀式:請親朋鄰友,給馬駒剪鬃准備出行。事先准備一個小盤,用炒面疙瘩在小磨盤中間壘一個五至七層的小塔,上澆酥油,表示既有中心,又有四面八方。再備一把鋒利的剪刀,系上一尺長的白哈達。儀式開始,由兩人牽來馬駒,主人請來客中的能手操剪刀,給馬駒剪鬃毛,被請的人互相謙讓一番,最後定一位既會剪鬃,又能唱歌的人,手持剪刀,一面唱“剪鬃歌”,一面給馬駒的鬃毛抹上酥油,先剪一绺拿進帳篷,獻給所崇信的神,回來再剪,但他不能把鬃毛全部剪光,還要給其他客人剪,其它客人也是邊剪邊唱。主人將剪下來的鬃毛保存起來作為留念。剪完鬃毛,主人要款待客人。客人們借酒助興,贊美主人家有了這樣的駿馬,今後一定會騾馬成群,牛羊滿圈。招待完客人,主人便騎上馬駒在草原上串帳篷出行,表示馬駒已長大。每到一頂帳篷,人們都要熱情祝福今後一切順利。
 
正月大會
正月大會是甘肅省肅南裕固族自治縣裕固族最隆重的寺院聚會。每年農歷正月初十舉行,為期六天。屆時,男女老幼身穿新衣,成群結隊湧向寺院燒香,點燈。喇嘛把紅棗撒在人群中,以示一年平安,萬事吉利。僧人們還要戴假面具,著盔甲或繡花袍跳神,圍觀的信徒們虔誠跪拜。跳神者在唢吶、牛皮鼓、鑼、钹等樂器的伴奏下,時而高歌,時而起舞。節日期間寺院還舉辦酥油雕塑展覽。這些奇花異草、珍禽異獸、生動逼真的山川圖案和小巧玲珑的亭台樓閣,還有佛經故事和歷史人物等五彩缤紛的油塑藝術品,在十五晚上的燈火照耀下,顯得更為珍奇迷人。
 
四月大會
四月大會是甘肅省肅南裕固族自治縣裕固族傳統宗教節日,每年農歷四月十四日至十六日舉行。屆時寺院的喇嘛、法台及僧人要閉齋,這期間喇嘛們禁止閒談,忌食葷菜、辣椒、蔥蒜,只喝些酥油茶;喝茶前還要漱口。開齋那天,附近的人都到寺院去,僧人首先漱口,然後,吃一種用大米飯拌酥油揉成的開齋團子,凡到寺院的人都要吃一點開齋團子。
 
六月大會
六月大會:俗稱“過會”,是裕固族傳統宗教節日。流行於甘肅肅南縣裕固族居住地,各寺院會期時間不一,多在農歷六月初一至十五日舉行。屆時,山區牧民要請喇嘛念平安經,並上山祭鄂博。去時人們手拿鄂博桿和清茶,來到規定的祭神地點,邊向山上灑清茶,邊祈求山神保佑。
 
九月大會
九月大會:亦稱“十月大會”,裕固族傳統宗教節日。流行於甘肅肅南縣裕固族聚居區,每年農歷十月二十四至二十六日舉行,為期三天,系紀念藏傳佛教格魯派創始人宗喀巴逝世日而舉行的傳統宗教活動。節前寺院牆壁及門窗都刷成白灰色以示紀念。節日期間寺院內正中掛宗喀巴像,人們從四面八方聚集在寺院,向宗喀巴像上香、叩頭,喇嘛、僧人誦經。寺院以手抓羊肉、油炸果子等食物招待參加者。
 
春節
春節是甘肅省肅南裕固族自治縣裕固族一年中最大的節日,節前,家家戶戶拆洗衣被,忙著准備節日物品。將一些布條及油炸果子、酥油、炒面、羊肉等食物,灑上酒,一起燒掉以示祭袓,還請喇嘛誦經祈禱,表示對先人的懷念。臘月三十日下午,選一塊干淨的空地點燃二堆火,然後放鞭炮,驅趕牲畜從火堆中間通過,以示在新年裡人畜興旺。這天將刀、剪、掃帚收拾起來,不到初五不得動用。還要將酥油、炒面、紅棗等做成的塔形食品擺供在佛像前。晚上在帳篷及牲畜圈內外,掛上點燃的酥油燈。除夕夜全家老小圍坐一起共吃年飯。飯後,老年人閒談,年輕人則通宵達旦娛樂歌唱,以示辭舊迎新。初一拂曉,開始敬天神,每戶拿一碗酥油奶茶,一捆芨芨草,繞帳篷行走,邊走邊用芨茇草蘸奶茶灑向空中,以示接神。年輕人手捧盛滿清水的小銅碗,灑向帳篷,棚圈,以示吉祥。接著放鞭炮、燒香、點佛燈,跪拜佛像。晚輩向長輩叩頭拜年,長輩則以紅棗、茶葉或年錢相贈。早飯後各家相互拜年。別人贈送的禮物大多裝在用褐子做成的口袋裡,上面用一塊折疊成三角形的白布封蓋,以示吉祥如意,節日一直到農歷正月初五結束。除夕夜點燃的酥油燈也到初五才熄滅。
 
裕固族的風俗習慣
 
裕固族日常生活習俗
按照裕固族的傳統禮俗,老人會在門口把你讓進帳篷,安排客人坐在左側面朝門口的貼地板床上,這是貴賓席。最好按他們的習俗,先用雙膝跪坐,然後盤腿坐下。一般是按男左女右分坐。當主人請你用餐時,不要站起來,更不得走動,也無須過謙,盡管吃好了。
裕固族待客真誠憨厚,討厭虛情假意,並根據客人的身份、社會地位及與主人家的關系,將肉分成頭等、二等,宰一只羊共分十二等。量人送禮,可由客人帶走。民間傳統有先敬茶後敬酒的習慣。在狩獵季節,裕固族還有野餐待客之習。
喝奶茶是裕固族人的重要習慣。過去的飲食特點是一日三茶,以茶為飯。一般到晚間才吃一點面食。所以有客人時,裕固人總是先請喝酥油炒面茶,然後才用手抓羊肉和青稞酒款待。客人在喝奶條時,一定要吃干淨沉在碗底的“曲核”(一種呈塊狀的奶制品),這表示已經吃夠了,要不然的話,主人會—個勁地給你添加。
裕固族人好酒,而且酒量不小。不少人能喝4斤白酒.有的婦女也能喝上斤把。以酒待客是傳統習俗之一。他們的習慣是先吃後喝,在吃飽之後再喝酒。裕固族人喝酒從來不要萊,只是喝光酒,他們有個老規矩,就是用各種名目向客人敬酒,要干方百計地把客人灌醉,似乎只有這樣才盡到了主人之誼。裕固人敬酒都是敬雙杯。無論在場的有多少個人、只有兩只小酒杯。在場的人要輪番給客人敬雙杯。沒有海量是難以招架的。
此外,裕固族劃拳之風甚盛,程序復朵,花樣繁多。幾乎男女老少都會劃拳。裕固族劃拳有兩種,一種是叫拳,與漢族的差不多。另一種是啞拳,是不叫喊的。雙方每次只伸出一個指頭,按拇指大於食指、食指大於中指、中指大於無名指、無名指大於小指、小指大於拇指的順序決定勝負,如果雙方出的是不相鄰的兩指,則無勝負,重出。這種啞拳只有婦女、小孩或不會劃叫拳的人才采用。
 
裕固族的婚俗
咬手表愛是是西雙版納瑤族婚戀中一種饒有情趣的表達感情的方式,即男女青年在定情時,伙子需在姑娘的手上咬上一口,表達愛的忠貞。瑤族青年在舉行過成年禮以後,便可開展社交活動,自由尋侶。初期的談情說愛,多稱為“唱風流”,即以對歌的形式交流感情。“唱風流”時,不能赤裸裸地談情說愛,只能用隱語、比喻暗表感情。按照傳統古規,本寨男女青年不能對唱、只一男一女不許對歌、在家中和勞動時也不能相互對歌。“唱風流”多在開展節慶活動和有人舉行婚禮時借機舉行,並且只能集體對唱。平時青年人要“唱風流”,只好集體離寨,邀請外寨姑娘到寨外對唱。受到邀約的姑娘也舉寨出動,集體與男青年對歌,如果受到邀約避而不往,就是不懂禮節的人。
年輕人在生產勞動中結識,又通過節慶活動和“唱風流”對歌交流感情,暗中選擇好自己中意的人之後,便尋找機會單獨接觸,表達愛慕之情。經過反復接觸建立了感情,便進行幽會。當雙方都覺得情投意合,要確定愛情關系時,男青年必須要含住女青年雪白的手臂咬上一口,以表達愛情的堅貞,民間有諺語說:“咬手疼進心,愛情才忠貞”。咬手時,要掌握好用力的分寸,咬得太輕,會被姑娘視為愛得不深;咬得過重,在姑娘手上留有傷口,一旦被人發現,又會成為笑柄。因此,伙子咬姑娘的手時,得慢慢用力,使姑娘感到疼痛難忍即可,切不可將皮咬破。其實,心心相印的男女,都心有靈犀,咬到什麼程度為“愛得深”,男的清楚,女的也自會作出暗示。一經咬手,即表示定情,雙方都應該把自己准備成親的事告知父母,經雙方父母同意,共同協商成婚的有關事項。
 
裕固族的食俗
奶和茶在裕固族人民日常生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民間有一日三茶一飯或兩茶一飯的習慣,每天早晨起床後,一般都先將凈水或剛開鍋的茶舀一勺灑在帳篷周圍,意味著新的一天已經開始,然後調入酥油、食鹽和鮮奶反復攪動後即可飲用。如果再加上酥油、奶皮、曲拉(奶疙瘩)、炒面、紅棗或沙棗就可當早點了。中午也要喝茶,到了晚上,待一切勞動結束後,才開始正式吃飯。晚上吃的飯一般以米面為主,有米飯、面條、面片等。
裕固族平時喜食牛、羊肉,通常把牛、羊肉做成手抓肉、全羊、牛、羊背子(即把完整的牛、羊臀尖帶骨煮熟上桌)、焖羊肉條、風干羊肉干、牛、羊雜碎湯等。除牛、羊肉外,也食豬肉、駱駝肉、雞肉或炒菜。食用牛、羊時常佐以大蒜、醬油、香醋等。
由於自然條件限制,牧民平時很少吃到新鮮蔬菜,只能采集些野蔥、沙蔥、野蒜、野韭菜和地卷皮(類似木耳)等野菜。秋季草原上到處都有鮮蘑,所以鮮蘑是入秋後常食的菜。
裕固族的奶食品主要用牛、黃牛、羊奶為主制作,有甜奶、酸奶、奶皮子、酥油和曲拉。裕固族還喜歡在大米飯裡、粥裡加些蕨麻、葡萄干、紅棗,拌上白糖和酥油,或在小米、黃米飯內加些羊肉丁、酸奶,作為主食。
裕固族平時還喜將面粉做成面片、炸油餅、包子等,最拿手的是吃水餃,到了冬天,家家都要做許多餃子,然後凍起來,現吃現煮,有的人家甚至一直可以存到春天大忙時再吃。
典型食品:裕固族用羊肉制作各種菜肴,其中較有代表性的是肉腸和支果干。
 
裕固族的居住
他們住的是帳篷。這種帳篷是用耗牛毛編織的毛氈做成的。一般長約5米、寬3米、高2米,四周用牛毛繩拉緊固定。坐在帳篷裡似乎能看見星星點點的天空,但卻不漏雨,且能遮風.帳篷內左側是用原木搭成的貼地板床,大約占帳篷的一般,上面鋪著厚厚的毛氈,這時全家人安睡、談天、用餐之處,也是會客廳。帳篷的右側就是廚房。他們燒的是干牛糞,這種燃料火力挺大。既沒有什麼怪昧,也沒有那種嗆人的濃煙。
 
裕固族的服飾
裕固族婦女的頭飾頗富有民族特色。當姑娘到了15歲時,要戴“薩達爾格”,意味著姑娘長大成人,可以婚配了。“薩達爾格”是在用紅布做成的一塊方形布牌上,綴以貝殼和各色珊瑚而成。
裕固族婦女有戴帽子習慣。這種帽子是用白色羊毛壓制的氈子制成,前緣鑲有兩道黑邊,帽沿不寬,後沿微翹,前沿平伸,帽頂綴有紅線穗子垂在帽頂周圍。有的還飾有各色花紋,戴在頭上像一只倒扣的喇叭,很是別致。
未婚少女和已婚婦女的帽子略有不同:未婚少女的前額戴“格堯則依捏”,即在一條長紅布帶上邊綴以珊瑚珠,下邊緣是用紅、黃、白、綠、藍五色的珊瑚和玉石小珠串成的許多穗,它象珠簾一樣齊眉垂在前額。梳五條或七條發辮,辮梢內有彩色的絲絨線,系在背後的腰帶裡。盛裝的婦女,戴寬沿圓筒平頂帽,帽頂上垂下大紅彩絡。已婚婦女戴長形的頭面,即先將頭發梳成三條辮子,一條垂在背後,左右辮由耳後垂在胸前。頭面是三條,系在三條發辮上,每條又分三段,是用金屬環子連接起來的,上面鑲有銀牌、珊瑚、瑪瑙、彩珠、貝殼等飾品,構成美麗的圖案。戴的頭面要求上齊耳環,下至長袍底邊,頭面長短以身材高矮而定。
在陽光的襯映下,裕固族婦女的帽子顯得格外華麗莊重,富有民族情調,走起路來,珠貝、銀牌等頭飾互相撞擊,發出清脆和諧、富有節奏感的叮當聲,十分悅耳動聽。
 
裕固族的喪葬
瑤族都實行土葬,老人垂危時,便為之梳頭、淋浴、穿壽衣,親屬守侯“送終”。死後移置廳堂(男左女右),全家舉哀,子女前往親友報哀,擇吉安葬。停柩一般三天,請師公做“道場”。家貧者則一碗水為之“開路”。死者若是師公,則要請同等水平的師公念咒,將屍體用紅布捆在坐凳樓梯上,法事完後才入棺。
出殡時,師公只引送到門口,由孝男或孝女,手持火把或菜刀引路上山。高山瑤不講究什麼“風水”寶地,只要在離住房不遠的山腳,選上一地,即行安葬。
現在,瑤族已經實行殡葬改革,喪葬辦法開始試行火葬。
 
裕固族的禁忌
1、禁食驢肉、騾肉、馬肉;
2、忌單手給客人奉茶、敬酒;
3、忌在火中投入或烘烤不潔之物;
4、忌將刀、弓箭、針等利器對准火;
5、晚輩禁叫長輩名字,俗人禁呼喇嘛名字;
6、進入寺院經堂,必先脫鞋邁左腳,用袖口捂嘴,左手點長明燈;
7、婦女進寺院不得隨意走動,行走、叩頭必須靠邊;
8、喬遷新居必須選擇吉日,忌虎日、狗日、鼠日、蛇日等凶日搬遷;
9、忌臘月、六月動土;
10、忌持槍支、鞭子或帶生肉、狼皮、狗皮等進入裕固族帳篷;
11、忌穿紅色衣衫做客裕固人家,進入帳篷男居左、女居右;用餐時不得隨意走動或站立。



  1. 上一頁:
  2. 下一頁:
  1. 首頁
  2. 面相
  3. 手相
  4. 十二星座
  5. 夢境解密
  6. 居家風水
  7. 取名秘籍
  8. 八字合婚

Copyright © 神卜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