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風水運勢 取個好名 命理尋蹤 生肖運勢 星座解疑 生辰八字 周公解夢 痣紋相術
 神卜網 >> 命理尋蹤 >> 農歷習俗 >> 蒙古族的風俗習慣

蒙古族的風俗習慣

  編輯:農歷習俗
蒙古族是一個傳統的游牧民族,主要分布於東亞地區,在俄羅斯等亞歐國家也有分布。蒙古族人民世居草原,以畜牧為生計。蒙古族有哪些風俗習慣?下面,就從節俗、食俗、婚俗三方面解說蒙古族的風俗習慣,讓大家一目了然。

 蒙古族的風俗習慣
  蒙古族的節俗
 
那達慕
"那達慕"大會是蒙古族歷史悠久的傳統節日,這好比是傳統的體育比賽大會,蒙古族群眾把舉行"那達慕"大會的日子看作是盛大節日,在蒙古族人民物質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每年七、八月牲畜肥壯,秋高氣爽的黃金季節舉行"那達慕"大會。這是人們為了慶祝豐收而舉行的文體娛樂大會。"那達慕",蒙語的意思是娛樂或游戲。"那達慕"大會上有驚險動人的賽馬、摔跤,令人贊賞的射箭,有爭強斗勝的棋藝,有引人入勝的歌舞。
 
燃燈節
每年農歷十月二十五日,待夜幕降臨,家家點燃酥油燈以示歡慶。今和布克賽爾蒙古自治縣、額敏縣多數蒙古族已不過燃燈節;烏蘇市蒙古族在燃燈節的一天多不燃燈,代之以各種娛樂形式。娛樂活動蒙古族傳統的娛樂活動有賽馬、賽駱駝、摔跤、射箭射擊、拔河、民間歌手彈唱,馬頭琴演奏《江格爾》演唱、民間舞蹈。土爾扈特蒙古族舞蹈有群舞、獨舞、男女對舞,還有隨歌伴舞,舞姿飄逸豪放,顯示出草原民族獨有的特色。
 
馬奶節
蒙古民族每年夏季開始擠馬奶和中秋停止擠馬奶時,牧民們都要舉行馬奶節。因蒙古族傳統節日,以喝馬奶酒為主要內容,故名。流行於內蒙古錫林郭勒盟和鄂爾多斯的部分牧區。古民族牧養五畜和擠取乳汁加工各種奶食品,是他們牧業生產和游牧生活的重要內容。奶食品又是牧民的主要飲食來源,所以每年開始擠新奶時都要進行一定的儀式,並進行聚會慶祝,希望獲得更多更好的奶食品,其中馬奶節古老而具有典型性。
 
火日
火日,亦稱拜火節。它主要來自古代蒙古族對火的崇拜。祭火儀式是在農歷12月23日晚間舉行。有可能受了漢族臘月23祭灶的影響。但祭火的習俗卻是蒙古族自古就有的,這是農歷年的前奏。祭火開始前,全家人都到庭院中(也有的在火塘前、灶前),主祭人(家庭的長者)先要擺上祭品焚香。然後取一捆柴草點著,將黃油、白酒、肉(牛羊肉)等祭品投入火堆裡,在長者率領下,全家人向火堆磕頭。主祭人還要禱告說:年申多虧火神的庇佑,有些不干淨的東西扔進了火裡,請火神原諒,保佑明年五谷豐登,人畜兩旺,吉祥幸福。
 
麥德爾節
麥德爾節是紀念彌勒佛的節日,節期在正月十五日,宗教色彩比較濃厚。節日當天,每個黃廟都掛出彌勒佛的像,附近的牧民都來寺廟敬獻供品,燒香叩拜。寺廟如果有活佛,就由活佛主持,沒有活佛則由大喇嘛主持。拜完佛之後,大家由固孜達(旗長)帶領進行射箭、賽馬、摔跋等蒙古族傳統娛樂活動。
 
祭敖包
也是一項重要的節日活動。每到這天,牧民們便成群結隊地前往敖包祭祀。他們在敖包上安放佛像,豎立經幡,並將牛、羊肉、奶食品等一起供奉在敖包前。然後,喇嘛們焚香燃燈,誦經念咒,乞求神靈保佑,群眾則從左向右圍著敖包轉三圈,希望迎來牧業豐收年。
 
點燈節
點燈節蒙古族稱之為"祖樂",節期在農歷十月二十五日,是一種小規模的宗教節日。據說是為了紀念黃教的創始人宗喀巴。這一天黃昏時,家家戶戶在一高坡處立起木架,架上自制的燈,這種燈的燈芯是用芨芨草做成的。英英草的數量是按每個人的歲數來確定的,芨芨草頭上包有塗上黃油或羊油的棉花或羊毛。人們將燈點燃後,從左到右轉三圈,然後灑酒祭天、磕頭拜佛,祈求佛爺保佑長壽、平安。在每個蒙古包內有用面團攢成的小油燈,整個晚上都亮著,象征著世界永遠光明,人們長命百歲。
 
蒙古族的食俗
 
奶類食品
蒙古族把奶食習慣地稱為白食(查干伊德)以奶為原料制成的食品,蒙古語稱"查干伊得",意為聖潔、純淨的食品,即"白食";分為飲用的:鮮奶、酸奶、奶酒。食用的:奶皮子、奶酪、奶酥、奶油、奶酪丹(奶豆腐)等。白食美味可口,營養特別豐富。
 
肉類食品
蒙古族把肉食習慣地稱為紅食(烏蘭伊德),蒙古族的肉類主要是牛、綿羊肉,其次為山羊肉、少量的馬肉,在狩獵季節也捕獵黃羊肉。羊肉常見的傳統食用方法就有全羊宴、嫩皮整羊宴、煺毛整羊宴、烤羊、烤羊心、炒羊肚、羊腦燴菜等70多種,最具特色的是蒙古族烤全羊(剝皮烤)、爐烤帶皮整羊或稱阿拉善烤全羊,最常見的是手扒羊肉。
 
炒米類
在日常飲食中與紅食、白食占有同樣重要位置的是蒙古族特有食品──炒米。西部地區的蒙古族還有用炒米做"崩"的習俗。面粉制作的各種食品在蒙古族日常飲食中也日漸增多,最常見的是面條和烙餅,並擅長用面粉加餡制成別具特色的蒙古包子、蒙古餡餅及蒙古糕點新蘇餅等。
 
茶類
蒙古族每天離不開茶,除飲紅茶外,幾乎都有飲奶茶的習慣,每天早上第一件事就煮奶茶,煮奶茶最好用新打的淨水,燒開後,沖入放有茶末的淨壺或鍋,慢火煮2-3分鐘,再將鮮奶和鹽對入,燒開即可。蒙古族的奶茶有時還要加黃油,或奶皮子,或炒米等,其味芳香、鹹爽可口,是含有多種營養成分的滋補飲料。有人甚至認為,三天不吃飯菜可以,但一天不飲奶茶不行。
 
馬奶酒
馬奶酒是牧民親自釀制的傳統名貴飲料。每逢盛夏,遼闊的草原上,到處都飄溢著馬奶酒的清香。這時,便是人們飲用馬奶酒的最佳時刻。鄰裡歡聚,節日喜慶,接待賓朋,餐桌上總少不了獨具特色的馬奶酒。飲過馬奶酒的人,無不贊美它的醇香可口。牧民們祖祖輩輩生活在草原,年年月月都離不開馬奶酒。這樣,馬奶酒的禮俗,馬奶酒的文化應運而生。
 
蒙古族的婚俗
 
入贅婚
入贅婚又稱贅婿。這種婚俗是母系社會從婦婚姻形式的延續。蒙古語中的“女婿”一詞叫做“呼日根”,這個詞正是從蒙古語動詞“送”而來的。所以它本身就含有男方被送到女方家的意思。
這種婚姻形式到了以父系為中心的一夫一妻制後,一直延續下來。特別是在女方無男子繼承父業或者男方因貧窮無力娶親的情況下,均采取這種形式。入贅的女婿要擔負女方家的生活重任,生的孩子要繼承女方家的香火。因此,男方有時還要改姓,成為女方家真正的成員。
蒙古族的入贅婚分兩種情況,一種是永久性的,一種是非永久性的。前者必須一輩子生活在女方家,後者則三年、五年、十年不等,期滿後可攜帶妻子回父母家,但必須把所生的第一個男孩留在女方父母家。這種入贅婚主要在貧民中流行。它體現了蒙古民族在婚姻上進行互助的美德。
 
搶婚制
搶婚制是產生於對偶婚向一夫一妻制過渡的階段。這種婚俗主要通過戰爭獲取被占領者的妻女或者在平時用武力搶奪其他部族的女子。
從《蒙古秘史》的記載中可以清楚地看到上述兩種搶婚方式。如:成吉思汗征服了篾兒乞、塔塔、克烈、乃蠻等部後,就擄其婦女做妻妾。
據《蒙古秘史》等史料記載,當時各部之間的搶婚是非常盛行的。為此常常引起各部族之間的相互仇視和部族戰爭。這種搶親現象在某種程度上顯示了男性的英雄氣概。因此,直到近代,在蒙古族婚禮習俗中留下了搶親的某些痕跡。如:在近代有些地方婚俗中,來接新娘的接親隊,來到女方蒙古包前,對著蒙古包的左哈那舉行若似射箭的儀式。這時新娘早已藏在親朋家。
當接親隊找到新娘時,新娘則騎馬逃跑,新郎隨後追趕,抓到新娘後才舉行婚禮。這種模擬搶親的形式,在蒙古族巴爾虎、察哈爾、阿拉善、蘇尼特等地的婚俗中都以不同的形式保留至今。
 
聘婚制
公元13世紀以前,蒙古族社會多半為搶婚制。公元13世紀以後,蒙古族進入封建社會,即普遍實行聘婚制。一個男子同時和幾個女子結為夫妻關系的婚姻形式現已廢棄。蒙古族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中,奴隸主或封建王公貴族常以納妾為俗。
一男一女結合成夫妻的婚姻形式是蒙古族群眾歷來的婚俗,舊社會遺留下來的搶婚或包辦買賣婚姻逐漸被淘汰,男女自由戀愛、自願結合的新婚俗已蔚然成風。



  1. 上一頁:
  2. 下一頁:
  1. 首頁
  2. 面相
  3. 手相
  4. 十二星座
  5. 夢境解密
  6. 居家風水
  7. 取名秘籍
  8. 八字合婚

Copyright © 神卜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