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風水運勢 取個好名 命理尋蹤 生肖運勢 星座解疑 生辰八字 周公解夢 痣紋相術
 神卜網 >> 命理尋蹤 >> 農歷習俗 >> 回族的傳統節日和風俗習慣

回族的傳統節日和風俗習慣

  編輯:農歷習俗
回族是回回民族的簡稱,我國的寧夏是回族人民聚集的地區,回族人民一直恪守伊斯蘭教規,也因而有了獨特的傳統節日和風俗習慣。如果你要到回民的住所做客,那麼你就要了解一些關於回族的傳統節日和風俗習慣,以更好地融入到回民的生活中。

 
  回族的傳統節日
 
回族比較盛大的傳統節日有:即開齋節、肉孜節、古爾邦節、聖紀節、宰牲節
 
開齋節
開齋節是伊斯蘭教的傳統節日之一,也是回族的盛大節日。在我國,有的民族稱開齋節為肉孜節。開齋節,是阿拉伯語“爾代·菲吐爾”的意譯。按伊斯蘭教規定,回歷每年分十二個月,單月為三十天,雙月為二十九天,每年較公歷少十一天,三年相差一月余。因此,按公歷計算,伊斯蘭教的節日並沒有固定的時間。但回歷每年九月為齋月,齋月期間,穆斯林只許在每天日出前和日落後進餐。老弱病殘、孕婦和小孩可以不用守齋(守齋亦稱封齋或把齋),婦女在月經期間也可以不用守齋。在齋月裡,按伊斯蘭教教義要求,穆斯林要做到靜性寡欲,白天戒絕飲食,即使是不守齋的,也要盡力節制自己的食欲,決不允許在公共場所吃喝。齋月的開始和結束,均以見新月為准。齋月有時二十九天,有時三十天。經過一個月的封齋,完成了,‘真主”規定的“使命”,於伊斯蘭教教歷的十月初開齋,故稱開齋節。據伊斯蘭教有關經典的記載、伊斯蘭教創立的初期,在封齋滿月時,伊斯蘭教的創始人穆罕默德曾率領穆斯林步行到郊外公共曠野,舉行禮拜,穆罕默德沐浴後,身著整潔服裝,並散發“菲吐爾”(開齋)錢,從此以以後,穆斯林便把這一天作為節日,隆重慶祝。目前,世界各國穆斯林都要在開齋節這一天舉行禮拜和其他慶祝活動。我國信仰伊斯蘭教的少數民族,在開齋節的這一天,都要沐浴更衣,聚集在附近的清真寺禮拜,然後開始節日活動。人們身著民族服裝、熙熙攘攘。走親串鄉,互相贈送節日禮品。家家戶戶准備杏仁、杏干、油香、油炸果子、茶、瓜果等食品,有的人家還備有奶茶、五香茶(用茶葉、構札、杏仁、冰糖、杏干泡的茶)招等親友和客人,男女老少成群結伴游玩,很多青年男女匯集一起、唱歌跳舞。
 
肉孜節
“肉孜節”是信仰伊斯蘭教的回族大節日。“肉孜”就是“封齋”;即減食的意思。傳說,古時候為了躲避異族統治者的侵犯。人們就躲在深山裡,白天不生火,月亮出來以後才開始做飯吃,歷代沿襲,成為習俗,每逢肉孜節那天,白天滴水不飲,粒米不沾,要到晚上才吃東西。這樣的生活連續一個月,然後才恢復平常的飲食習慣。早在肉孜節到來之前一個月,人們就要粉刷房屋、打掃庭院、理發、洗澡等,不僅要為節日准備吃的,還要忙於趕縫節日的服裝,商店裡儲備了大量的節日貨品。節日(五月二十三日)清晨,街上紅男綠女,熙熙攘攘。成年男女到清真寺去做禮拜,接著就去掃墓、誦經,全家吃“粉湯”,然後結伴拜年。解放後,隨著生產的發展和人民覺悟的提高,人們感到白天不吃食物,不利於生產勞動和身體健康,於是,群眾便自覺地放棄了白天封齋的習慣。
 
古爾邦節
即宰牲節,在回歷十二月十日。節日當天不吃早點,到清真寺做過禮拜之後宰牛獻牲。獻牲的牛羊,要體態端正,無缺損,宰後的牲畜按傳統分成三份,一份施散濟貧,一份送親友,一份留自己食用,但不能出售。阿述拉節西北部回族節日,實時要選用當地的五谷雜糧,摻上牛羊雜碎煮熟食用,節日期間宴請客人必備手抓羊肉,其次是用雞肉做成的各種菜肴。
回族的祖先信奉真主安拉,每年都要在規定的時間宰殺一定數量的牲畜(牛羊等),分送給周圍的人,以表達對真主安拉的誠心信仰。可是當時窮人哪有牲畜可宰,只有牧主們才有大批牲畜。有個虔誠信徒叫伊布拉欣,家貧如洗,哪談得上宰殺牛羊。他年紀很大了,跟前連個兒女也沒有。有一次,一個牧主當眾恥笑他。當天夜裡,他就沐浴更衣,向安拉許願說:“慈悲的真主啊!我是你的虔誠信徒與傳道人,可是家境貧窮,沒有牛羊可供宰殺,別人就輕視我,恥笑我,如果你讓我生個兒子,我就把兒子宰了,分送給別人,以見我的誠心。”伊布拉欣許願後不久,他的妻子果然懷了孕,生了一個又白又胖的小男孩。取名叫伊斯瑪爾乃。由於是頭胎孩子,心裡樂滋滋的,時間久了,把向真主許願的事拋在腦後了。他的兒子一年年長大了,到了十二歲時,長得眉清目秀,聰明伶俐,格外逗人愛。伊布拉欣把他看作掌上明珠,有一天晚上,他在夢中好象有人對他說:“你許願宰兒子,現在你兒子都十二歲了,干嗎還不宰?”伊布拉欣驚醒後,許久才入睡,誰知入睡後又做了同樣的夢,一連做了三次,伊布拉欣再也睡不著了。他想想心愛的兒子,又想起過去許下的諾言,好象真主安拉就站在他面前,不知怎麼辦才好,最後他下了決心,要把兒子殺掉,以表示自己對安拉的誠心。剛好,第二天正是回歷十二月十二日,伊布拉欣叫兒子穿上新衣,到愛夫卡尼山去游玩,並叫兒子不要讓他母親知道。父子二人到了山上,伊布拉欣就把他在真主面前許願的經過原原本本的講給兒子聽,兒子聽後,就恭恭敬敬地給父親叩了個頭,然後說:“父親,我順從您的話,把我的手綁上,把你的衣服攔住,不要叫我的血濺到您的身上,免得回家讓母親看了傷心。”伊布拉欣流著淚把兒子綁了後,就用隨身帶去的鋼刀向兒子的脖子砍去。可是,鋼刀一碰到脖子,刀刃就卷了。伊布拉欣無可奈何地把刀扔到一塊巨石上,巨石一下被劈成了兩半。這時,兒子流著淚對父親說:“您為啥不殺我了?是您心痛了媽?怕我不順服您?如果是這樣,那麼你就用毛巾把您眼睛蒙上。把我解開,我站在你面前表示我也是順服的。”伊布拉欣聽後,流著淚把兒子解開,又把鋼刀磨利,把自己眼睛蒙住,向兒子脖子砍去。可是當刀落到兒子脖子後,刀刃又卷了。一而再,再而三,都未把兒子殺死。正在這時,伊布拉欣的跟前忽然出現兩只綿羊,似乎還聽到有人在說:,‘你不要再殺你的兒子了,我們已看到了你的誠心,你殺掉你面前的兩只綿羊,就算是殺了你的兒子。”伊布拉欣心想,這是真主安拉的指示,於是就虔誠地對空叩拜,然後就把那兩只綿羊殺了。此後人們就把這一天定為:‘宰牲節”(又叫忠孝節)。
每年過“宰牲節”時,凡牲畜超過一定數量的人家,都要宰殺一些牛羊。凡宰殺的牛羊,都必須有個規矩;綿羊要一百八十一天的,牛要兩年零一天的。宰殺的肉,自家可食用四分之一,其余的送給最窮的人。
 
聖紀節
聖紀節,亦稱聖忌節,冒路德節,為伊斯蘭教的傳統節日之一。相傳穆罕默德(約570一632年)誕辰和逝世都在伊斯蘭教歷的3月12日,穆斯林為了紀念伊斯蘭教聖人(創始人)穆罕默德創建的伊斯蘭教,在他誕辰和逝世的這天舉行集會。以後,逐漸演烴為伊斯蘭教的節日。這一天,回族穆斯林沐浴凈身後,炸油香、子,然後到清真寺聽阿訇講經、贊聖,講述穆聖的嘉言懿行和功績。之後,穆斯林在清真寺內聚餐。回族穆斯林舉行聖紀的日子並不統一,一般在3月12日穆聖的誕生和逝世日,也可以在3月內任何一天。
 
族的傳統節日具有全民性、穩定性、紀念性等特點。如回族的開齋節和古爾邦節,無論信教不信教,無論城市還是農村,大人還是小孩都過自己的節日。如開齋節,雖然現在有許多年輕人不封齋,但照樣過開齋節,而且過這兩個節日規模都很大,聚禮時有的地方多達幾萬人,它已深深地扎根於廣大的回族群眾當中。接下來我們來了解一些回族的風俗習慣:
 
回族的風俗習慣
 
在日常生活中,見面都要問安。客人來訪,要先倒茶,還要端上瓜果點心或自制面點招待,而且所有家庭成員都來與客人見面、問好。若遇上老年客人,還要燒熱炕請老人坐,並敬“五香茶”或“八寶茶”。送客時,全家人都要一一與客人道別、祝福。有時遠客、貴客還要送出村莊或城鎮才分手。
回族人忌食豬肉、狗肉、馬肉、驢肉和騾肉,不吃未經信仰伊斯蘭教者宰殺的和自死的畜禽肉,不吃動物的血等;忌諱別人在自己家裡吸煙、喝酒;禁用食物開玩笑,也不能用禁食的東西作比喻,如不得形容辣椒的顏色像血一樣紅等;禁止在人前袒胸露臂;凡供人飲用的水井、泉眼,一律不許牲畜飲水,也不許任何人在附近洗臉、或洗衣服。取水前一定要洗手,盛水容器中的剩水不能倒回井裡。回族的日常飲食很注意衛生,凡有條件的地方,飯前、飯後都要用流動的水洗手,多數回族不抽煙,不飲酒,就餐時,長輩要坐正席,晚輩不能同長輩同坐在炕上,須坐在炕沿或地上的凳子上。另外,舀水、舀飯均不得往外舀。
喪葬食俗因地區不同而有所區別。有的地方辦喪事三天不動煙火,由附近的親戚鄰居送食,禁止請客,三天後方進行紀念活動。婚俗結婚筵席一般都要8—12道菜,忌諱單數,象征新婚夫婦永遠成雙成對。甘肅地區的新婚夫婦生頭胎,男方要攜帶禮物去女方父母家及至親家報信,10天內岳母要攜紅糖、米等營養品和小孩穿的衣物來看“小月子”。男方家要設宴款待來客。
回族人忌食豬肉、狗肉、馬肉、驢肉和騾肉,不吃未經信仰伊斯蘭教者宰殺的和自死的畜禽肉,不吃動物的血等;忌諱別人在自己家裡吸煙、喝酒;禁用食物開玩笑,也不能用禁食的東西作比喻,如不得形容辣椒的顏色像血一樣紅等;禁止在人前袒胸露臂;凡供人飲用的水井、泉眼,一律不許牲畜飲水,也不許任何人在附近洗臉、或洗衣服。取水前一定要洗手,盛水容器中的剩水不能倒回井裡。回族的日常飲食很注意衛生,凡有條件的地方,飯前、飯後都要用流動的水洗手,多數回族不抽煙,不飲酒,就餐時,長輩要坐正席,晚輩不能同長輩同坐在炕上,須坐在炕沿或地上的凳子上。另外,舀水、舀飯均不得往外舀。
回族男女都喜好穿青坎肩。特別是回族男的在白襯衫上套一件青坎肩,對比強烈,清新悅目,顯得為文雅莊重。到了嚴冬,穿了棉坎肩或皮坎肩,再穿上罩衣,舒適方便,保暖而不顯臃腫。高寒地區的回族還喜歡穿二毛皮衣、胎皮衣和老羊皮大衣。回族婦女的衣著打扮也很講究。一般都頭戴白色圓撮口帽,搭蓋頭。戴蓋頭的習俗,源於阿拉伯國家,受伊斯蘭教的影響。在阿拉伯地區,原來風沙很大,水源缺乏,人們平時難以及時沐浴淨身。為了防風沙,講衛生,婦女們自己縫制了能遮面護發的頭巾。
久而久之,逐步形成了回族婦女戴蓋頭的習俗。蓋頭有少女、媳婦、老人之分。一般少女戴綠色的,嵌金邊,上繡素雅花草圖案;已婚婦女戴黑色的,只披到肩頭;上了年紀的老年婦女戴白色的,披到背心處。回族婦女一般都穿大襟衣服。少女和媳婦很喜歡在衣服上嵌線、鑲色、滾邊、繡花,而且喜歡佩戴金銀手镯、耳環、戒指,有的還點額,染指甲。看上去清新、秀麗、俊美。近年來,城市的回族,特別是青年人,也和漢族一樣,有不少人已喜著新潮時裝,講求款式新穎別致,色彩艷麗多姿。
 
課外知識延伸:什麼是回歷?
 
伊斯蘭歷或伊斯蘭教歷,在中國又稱回歷、回回歷(但回歷或回回歷有時也可指“回回陽歷”,即波斯歷)、穆罕默德歷、阿拉伯歷、西域歷、土盤歷,為目前伊斯蘭教國家通用的歷法,正式名稱為哈吉來歷(الهجري,Hajra),意指公元622年先知穆罕默德從受迫害的麥加遷徙到麥地那的希吉拉(Hajrah),伊斯蘭歷是一種純粹的陰歷,以公元622年7月16日為伊斯蘭教歷的元年一月一日,完全以月相為准,每當新月出現時定為每月的一日,12個月為一年,不設閏月,閏年於第12個月後加一天(每30年中設11閏年),平均每年只有354天8小時48分,每隔2.7年和公歷相差一個月(即19年差7個月),因此不分季節。
各月名稱如下:
穆哈蘭姆月محرمMuharram,意思為“聖月”,在本月內除了自衛外禁止打斗。
色法爾月صفرSaphar,意思為“旅月”,去往也門或沙姆地區的阿拉伯商隊一般於本月出發。
賴比爾·敖外魯月ربيعالأولRabiaAlAwwel,意思為“第一個春月”。
賴比爾·阿色尼月ربيعالثانيRabiaAlThani,意思為“第二個春月”。
主馬達·敖外魯月جمادىالأولىJomadaAlAwwel,意思為“第一個干月”。
主馬達·阿色尼月جمادىالثانيةJomadaAlThani,意思為“第二個干月”。
賴哲卜月رجبRajab意思為“問候月”。為第二個聖月,禁止打斗。
捨爾邦月شعبانSha'ban意思為“分配月”.
賴買丹月رمضانRamadan意思為“熱月”(齋戒月)。
閃瓦魯月شوالShawwal意思為“獵月”。
都爾喀爾德月ذوالقعدةDulQa'dah意思為“休息月”,為第三個聖月,禁止打斗。
都爾黑哲月ذوالحجةDulHijjah意思為“朝聖月”,第四個聖月,是向麥加朝聖的月份。



  1. 上一頁:
  2. 下一頁:
  1. 首頁
  2. 面相
  3. 手相
  4. 十二星座
  5. 夢境解密
  6. 居家風水
  7. 取名秘籍
  8. 八字合婚

Copyright © 神卜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