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風水運勢 取個好名 命理尋蹤 生肖運勢 星座解疑 生辰八字 周公解夢 痣紋相術
 神卜網 >> 命理尋蹤 >> 農歷習俗 >> 傈僳族的傳統節日和風俗習慣

傈僳族的傳統節日和風俗習慣

  編輯:農歷習俗
傈僳族(lì sù zú)是我國雲南特有的少數民族,主要分布在怒江地區。傈僳族的歷史文化淵源流長,豐富著我國的民俗文化,多數人對這個少數民族並不了解,今天,就來談談傈僳族的傳統節日和風俗習慣。

 
  傈僳族簡介
 
最早生活在四川、雲南交界的金沙江流域一帶,後逐步遷到滇西怒江地區定居下來。傈僳族是雲南特有民族,主要聚居在雲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和維西傈僳族自治縣,其余散居在雲南麗江、保山、迪慶、德宏、大理、楚雄等州、縣和四川的西昌、鹽源、木裡、德昌等縣。
傈僳族為氐羌族後裔,即藏緬語族的一支,傈僳族有自己的語言,語言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彝語支。原有文字但很不完善,1957年創制了以拉丁字母為基礎的新文字。
傈僳族民間文學豐富多彩。《創世紀》、《我們的祖先》等神話、傳說,是研究傈僳族遠古歷史的寶貴資料,也是中國民間文學寶庫中的珍品。其詩歌比較講究韻律節奏和整齊仗。在一些雙關語的詩句中,常巧妙地包含著意境清新的隱喻,這是傈僳族詩歌最突出的特點。
傈僳族非常喜愛唱歌對調,有“鹽,不吃不行;歌,不唱不得”之說。民歌樸素感人,曲調豐富,傳統舞蹈多為集體舞,有模仿動物的,也有表現生產生活的。傳統樂器有琵琶、口弦、四弦和蘆笙等。
傈僳族以從事農業為主,種植玉米、水稻、荞麥等。傈僳族信奉原始宗教,崇拜自然。有的也信仰基督教、天主教。
傈僳族淵源於南遷的古氏羌人,與彝族同屬一個族源。其族名稱最早見於唐代著述。唐代史籍稱“栗粟兩姓蠻”或“栗蠻”及“施蠻”、“順蠻”,均屬“烏蠻”,分布在今川、滇雅碧江、金沙江、瀾滄江兩岸等廣闊地帶;元明時多受麗江諸地納西族封建領主等的統治。16世紀中葉,因不堪納西族木氏土司的奴役和戰爭的威脅,大批傈僳族在頭人括木必帕的率領下,向滇西北怒江等地區遷徙。在17-19世紀,該族人在起義失敗後又曾多次遷徙,一部份進入緬甸;一些人遷到老掴、泰國等。直至清代遷徙還在繼續。在歷史進程中,傈僳族溶進了不少其他民族的血緣。
 
傈僳族的節日
 
闊什節
闊什節是另一個規模較大的節日,闊什節相當於漢族的春節,傈僳族有自己的歷法,公歷一月是他們的過年月,由於各地的習慣和歷稱的方法不同,過年的時間也就前後不一。以怒江地區傈僳族來看,大約夏歷十二月五日至第二年正月十日左右為過年時間。
屆時,各地傈僳族同胞同迎新年。節日期間,人們殺雞宰豬、舂粑粑,采折與全家男人數相同的松樹枝插在門口,祈福祛病。有趣的是,他們會把第一塊粑粑喂給狗吃。因為傈僳族民間有傳說,狗給人間帶來了糧種:古時人類浪費糧食,天神大怒,下令將所有糧食收回天庭。這時一只狗奮不顧身,爬上天宮偷來糧種,這才拯救了人間。
到時男女老少身著新衣、抬出酒罐,殺獵宰羊,互相饋贈。小伙子們拿出心愛的琵琶,姑娘們打扮得格外漂亮,人們聚集在一起,互相談笑,在歡樂的氣氛中盡情歌舞。同時舉行對歌、跳“鍋莊”、射弩比賽等活動。傈僳族人把過年稱為“闊什”節。過多長時間,各地,甚至各村寨都有所不同,有的過十天,有的過十五天,但一般就是在“過年月”裡過“闊什”節。
傈僳族有民能歌善舞,不論男女老少,人人都能又唱雙跳,而尤為喜歡對歌,特別到了過年,歌手們的對歌可以連續對上幾天不斷。解放後滬水、貢山、雲龍一帶的傈僳族還有組織溫泉對歌的習慣,每年過年之際,都要帶上年食,背上行裡炊具趕往怒江州府六庫以北十二公裡處的溫泉,參加“湯泉賽歌會”。屆時濁泉邊上賬蓬林立,人山人海,各地有名的歌手又上一輪,優美動人的歌聲此起彼伏,就是到了深夜,歌聲仍然在熊熊的待篝火旁回響。這樣一年一度的“湯池寨歌會”,一直要進行十多天。
射弩比賽也是傈僳族年節的重要內容,人們在聚會歌舞的同時,青壯年男子就常常拿出自己心愛的弩弓,於百步以外置一靶子,比試各人的本領。對僳人來說,弩是必不可少的,幾乎家家都有,男子人人都精熟,其弩用野桑或其他硬木制成,弩線用牛筋。一般青年男子用的弩須用很大勁才能上弦,可以稱得強弩。弩箭用竹或硬木制成。為了提高弩的威力,僳人常常在箭頭塗上生草烏等劇毒植物的汁液,這樣起到“見血封喉”,射中即亡的作用。
由於地區不同,各地過年的活動也不同,有的過年要首先給耕牛喂食鹽,以表示尊敬耕牛一年的辛勞;有的要在家門栽種松樹一株,讓其代表山神,以酒肉祭奠;有的則要把年食在人們吃喝之前舀一小勺讓狗先吃,因為他們認為世上五谷的種子,是狗歷盡千辛萬苦的飛到天宮中要來,所以要首先慰勞狗的這一大功勞。
 
收獲節
收獲節大都在每年農歷九、十月間舉行。收獲節最大的活動是家家都釀酒和嘗新,有的人家甚至直接到地裡一邊收獲一邊煮酒,並伴以歌舞,常常通宵達旦,盡興方散。品嘗新釀的酒還不夠,男女老少們哈會聚集在村寨草坪上,燃起篝火。老人們圍著篝火談天說地,年輕人們則在火堆旁唱歌跳舞。
傈僳人民崇尚萬物有靈,傳統節日打斗和宗教祭祀活動有關。他們在收獲節釀新酒,是為了祈求風調雨順,五谷豐登。不過,他們釀制新酒的原料除了新收割的玉米、高粱外,還喜用稗子,並以稗子酒最為珍貴。稗子是一種類似水稻的雜草,釀制時現將其搗碎,蒸煮後放酒藥裝壇封存,10天後啟封沖飲。稗子酒雖然度數不高,但口感淡而醇,還有解渴提神的功效。
 
刀竿節
刀竿節,亦作“刀桿節”。傈僳語稱“阿堂得”,意為“爬刀竿”。於每年農歷二月初八舉行,流行於雲南怒江福貢、碧江、泸水一帶。每年農歷二月初八舉行,為期一天。據說上刀竿是為了使傈僳族人具有“刀山敢上,火海敢闖”的精神而設立的。
相傳此節始於明代。明正統年間,麓川土司勾結外族,入侵雲南邊疆,妄圖分裂祖國。兵部尚書王骥奉命三征鹿川,傈僳族將士上刀山,跳火海,英勇殺敵,趕走了外來入侵的敵人。王骥雖身為漢人,卻幫助傈僳族兄弟保衛家鄉,並引導他們固定耕作,保護森林,飼養牲畜,讓僳傈僳族青壯年習武,日夜操練。但朝廷內的奸臣卻誣陷他企圖叛變,皇帝聽信讒言,把王尚書召回京城,在二月初八的洗塵宴上用毒藥把他害死。為了讓後代永遠記住他保邊愛國的壯舉,傈僳族人民每年舉行慶祝活動,操練武藝,代代相傳,相沿成節。
節日當天,人們身著節日盛裝,相繼從四面八方趕來聚會。會場中央豎二、三根二十米長的粗大木竿,用三十六或七十二把寒光霍霍的長刀綁在兩根長竿上,做成刀梯,謂之“竿”。刀梯成一字形,刀刃向上,有三或六處呈“乂”字形,頂部掛有紅旗和鞭炮。爬刀竿者多為壯年人,他們身穿大紅袍,頭纏紅布,赤足。在一片歡呼聲中,鞭炮齊鳴,鑼鼓陣陣。爬刀竿者先繞竿唱歌跳舞後,將斟滿的一杯白酒一飲而盡,隨即縱身躍上刀竿,赤足踩著利刃,雙手捏緊上層的刀面,運氣支撐腳掌,一級級地往梯頂上爬,一直爬到插有紅旗的刀竿頂上,掏出鞭炮燃放。觀眾報以熱烈的掌聲和歡呼聲。紛紛上前敬獻美酒。節日期間,青年男女們還聚在一起,進行對歌、蕩秋千、丟煙包(煙盒)等活動,歡歌跳舞,熱鬧異常。
 
春浴節
傈僳族每年12月20日會有「澡塘會」活動,不分男女老少可以共浴溫泉池,下池前必須脫去衣物,包括女性,僅存內褲下池,但禁忌是嚴禁窺視行為。另一項意義,年輕男女在這共浴,只要彼此的歌有對上,這對男女就可結伴終身。
 
傈僳族的風俗習慣
 
傈僳族的日常生活習俗
怒江地區的傈僳族族,都有春浴之習,屆時大部分青年男女,都自帶行李、食品和餐具到溫泉處沐浴。麗江地區的秀蘭河在立夏前三天或後三天,水將變渾,據說含有大量的礦物質,飲用有治胃病的功能,用秀蘭河的水做飯,飯呈紅色,清香可口。屆時還要進行蒸汽浴,沐浴後可治風濕病。沐浴期間,大家一同野餐,是傈僳族民間規模較大的郊獵野餐活動。
傈僳族民間婚喪嫁娶均要宰羊(或牛)殺豬宴客。在請客時,不論豬肉、羊肉(或牛肉)都願放入一鍋煮若是有貴賓至,還要煮乳豬招待,以兩個月剛斷奶的小豬為最好。待客要吃獨品菜,就餐時主客都席地而坐,肉食分吃,剩余可以帶走。福貢的一些傈僳族,在遇有客人光臨時,主人常用核桃仁、生姜辣椒、大蒜等放入竹筒內搗碎,盛入木碗加鹽待客。傈僳族待客飲酒最富民族特色,飲酒時兩人共捧一碗酒,相互摟著對方的脖子和肩膀,一起張嘴,使酒同時流進主客的嘴裡,稱“同心酒”,至親密友見面時常用這種喝法。
 
傈僳族的婚俗
男女青年舉行婚禮時,男女雙方都要設宴置辦酒席。在女方到男方家門口時,男方還要在門口擺一桌酒席,請陪同的客人喝喝酒。婚禮之後,新郎、新娘要互換碗筷,表示今後要互敬互愛。
 
傈僳族的食俗
傈僳族普遍日食三餐。仍然習慣於飯菜一鍋煮的烹制方法,即在做飯時,先把米放入鍋內熬煮,中間更換兩次水,待米快熟時,放進青菜、白菜直至菜爛。平時很少單做菜,飯菜合一的粥煮熟後,全家圍著火塘就餐。用作煮粥的米通常有玉米和荞麥。因大米種植較少,只有在節日或接待客人時才用大米做粥。
居住在麗江的傈僳族喜食陰玉米飯,所謂陰玉米是指秋天剛熟的玉米包,去包葉後放入沸水中煮一下,然後陰干儲存。食用時將玉米粒搓下,用木難舂去表皮,加上四季豆、豬頭或豬排微火煮食,作為佳馔。大部分傈僳族都喜食玉米爆成的玉米花。
傈僳族的肉食來源有家庭飼養的豬、牛、羊、雞肉和捕獵的麂子、巖羊、山驢、野牛、野兔、野雞和河裡的魚,肉類的食用方法大都采用把肉抹上鹽,放入火塘中燒烤後食用。
常見的蔬菜有青菜、白菜、蘿卜、芋頭和各種瓜菜、薯類,輔以橘子、桃、花紅、梨、季等多種水果。因當地盛產漆油,所有菜肴均用漆油烹制。如漆油炒雞、漆油炖雞、漆油煮甜酒蛋等。漆油煮甜酒被認為是產婦補虛的上等食品。
傈僳族家家都養蜂,少則4、5群,多則十幾群,每年秋季,家家都釀酒,所用原料除玉米、高梁外,還喜用稗子,並以稗子酒最好。釀酒時,先將原料搗碎,蒸煮後放酒藥裝壇封存,10天後即可啟封沖飲,度數不高,淡而醇,有解渴提神之功效。
傈僳族喜飲一種麻籽茶。制作麻迷茶時,先將麻籽入鍋用微火焙黃,然後搗碎投入沸水中煮6-7分鐘,取出瀝渣,湯仍入鍋放鹽或糖煮沸即可飲用。麻籽茶潔白,多飲也像飲酒一樣能夠醉人。在貢山一帶的傈僳族,受當地藏族生活方式的影響,也有喝酥油茶的習慣。
典型食品:有漆油酒、清水煮小豬、豬蹄珍珠粥等。
 
傈僳族的服飾
傈僳族男子一般上穿或長或短的麻布衫,下著及膝黑褲,頭戴黑色包頭,身背革制箭包和砍刀,左耳戴珊瑚耳墜。德宏傈僳族男子佩戴長刀,頸戴貝殼頸圈,身背手工縫制綴有紅綠色小絨球的花包,穿白色護腿。女子多穿長百褶裙,也有穿黑色長褲,系圍裙,用青布包頭,身背手工縫制的掛包,頭戴白色砗磲片和紅白珊瑚珠子串成的“噢樂”。有的絢麗多彩,有的典雅大方,極有特色。
 
傈僳族的居住
按照傈僳族人的傳統習慣,修建房屋必須在一日之內蓋成,否則即認為不吉利。為保證在一日之內建成房屋,房主人必須依靠家族親友及村鄰通力合作,即僳語稱之為“瓦爪”的形式。蓋房的前幾天,由房主人通知眾親友。事前就分別湊夠了各建築材料,然後請巫師擇定吉日,屆時所有被邀請的親友和鄰居一齊動手,一日之內即告完成。房主人視經濟條件款待相幫的親友。
有的地方的房屋建築比較簡單,基本上都是小竹樓。樓上住人,一般用竹籬笆隔為兩格,兩間屋中央都設一火塘,備三腳架,作為煮飯烤火之用。晚上,全家圍火塘而睡,火塘內終年生火。遇有客人來臨,主人則把火塘邊讓給客人住。竹樓下一般為養牛、豬等牲口用,竹樓四周辟為園地,種以瓜果、蔬菜之類。
傈僳族人的這竹樓,簡單、實用,它既可以防濕、防獸,且便於搬遷和興建。一座新竹樓同樣在一天之內就要建成,否則認為是不吉利。建時就地取材,全寨相助。新竹樓一旦落成。“寨中男女老少便前來祝賀,主人也殷勤地款待大家,擺上各食物,斟滿水酒向大家表示感謝,全村寨的男女老少開暢飲,盡情歌舞。
靠麗江等地的傈僳族人,建築則多為全木結構的樓房,煙夙用長約一、二立的方木料壘成;上面覆蓋著木板。同時,因受雙族和其他民族的影響,少數的傈僳族人家也建築土木和磚木結構的房子。
 
傈僳族的喪葬
“傈僳喪葬儀式“人死後停屍於火塘裡側,頭前供酒、飯各一碗。若死者為男性,供肉九斤;女性供肉七斤。吊唁者唱祭歌,手持木棍擊地板,以示驅鬼,圍著屍體跳“斯我堆”(死舞)。實行土葬。墳坑選在較平坦的山坡間。屍體放置方位依地形而定,頭枕高處,側臥,面向太陽出處。並將死者生前使用的弩弓、刀、木碗、煙袋以及織布梭、針線和玉米等,裝在布袋裡,掛於墓前木樁上。
過年時,舉行對亡故親屬的祭祀,供奉酒、飯各一碗,肉一塊。如果兄弟未分家由長兄主持;分家後則各家分別祭祀。祭時各家門口插上松枝,其枝數同自家人數相等。
 
傈僳族的禁忌
屋內火塘上的三腳架,禁止蹬踏或移動,也不能濺上唾沫和鼻涕,不能用腳代手往三腳架下添柴;忌傷害蜘蛛;喪事期間,死者的親友和同村人都禁止吃辣椒,否則被認為是對死者不敬。  產婦分娩時,外人不能闖入室內,尤其忌諱持刀箭者闖入。
 


  1. 上一頁:
  2. 下一頁:
  1. 首頁
  2. 面相
  3. 手相
  4. 十二星座
  5. 夢境解密
  6. 居家風水
  7. 取名秘籍
  8. 八字合婚

Copyright © 神卜網 All Rights Reserved